[实用新型]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5040.8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李冬竹;顾晋铭;陈道田;但修春;冯华敏;侯松涛;冉雯君;常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51250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悦<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子 平衡板 张力补偿装置 接触网 锚柱 补偿结构 端部连接 补偿绳 承力索 接触线 并联 本实用新型 平行设置 张力补偿 地铁 运营 保证 | ||
1.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柱(1)、张力补偿装置(2)、补偿绳(3)、平衡板(4)、承力索(6)、接触线(7)和两个绝缘子(5),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固定安装于所述锚柱(1)上,所述补偿绳(3)的一端与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平衡板(4)的中部连接,所述平衡板(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绝缘子(5),两个所述绝缘子(5)平行设置,一个所述绝缘子(5)远离所述平衡板(4)的一端与所述承力索(6)的端部连接,另一个所述绝缘子(5)远离所述平衡板(4)的一端与所述接触线(7)的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块(31)、连接板a(32)、连接板b(33)和单耳连接器(34),所述补偿绳(3)远离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块(31)与所述连接板a(32)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a(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b(33)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b(33)的另一端与所述单耳连接器(34)的一端铰接,所述单耳连接器(34)的另一端与所述平衡板(4)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绝缘子(5)均与所述平衡板(4)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4)的两端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盘(41),两个所述绝缘子(5)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T形块(42),所述连接盘(41)上加工有阶梯状的通孔,所述T形块(42)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绝缘子(5)远离所述平衡板(4)的一端设置有螺杆a(81),所述接触线(7)的端部设置有螺杆b(82),所述螺杆a(81)和螺杆b(82)的螺纹旋向相反,还包括调整螺纹套(8),所述调整螺纹套(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杆a(81)和螺杆b(82)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单承单导并联下锚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包括承锚底座(21)、导向支座(22)、连接杆(23)、棘轮(24)、拉绳(25)、坠砣(26),制动片(27),固定架(28)和导向杆(29);
所述承锚底座(21)固定设置于所述锚柱(1)的上部,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与所述承锚底座(2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棘轮(24)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补偿绳(3)的端部与所述拉绳(25)的一端均与所述棘轮(2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25)的另一端与所述坠砣(26)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支座(22)固定设置于所述锚柱(1)的下部,所述导向杆(29)固定设置于导向支座(22)上,所述固定架(28)与所述坠砣(2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28)与所述导向杆(29)可滑动的连接;
所述制动片(27)固定设置于所述承锚底座(21)上,所述制动片(27)与所述棘轮(24)的棘齿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50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