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防堵塞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6302.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1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刘富;李凤煜;陆云;张鸿飞;王欣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E21F16/02 |
代理公司: | 31214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宇凡 |
地址: | 20007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沙井 六面体 水篦子 排水沟 积存 本实用新型 排水结构 格栅状 垃圾 隧道工程 底板 市政工程 防堵塞 可视化 易清理 侧板 底面 垂直 堵塞 悬挂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防堵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六面体水篦子及沉沙井,其中所述沉沙井开设在所述排水沟内且所述沉沙井的底部低于所述排水沟的底面,所述六面体水篦子悬挂在所述沉沙井内,所述六面体水篦子的底板设为格栅状,所述六面体水篦子垂直于所述排水沟延伸方向的两个侧板均设为格栅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垃圾既能积存在六面体水篦子内还能积存在沉沙井底部;排水沟不易发生堵塞现象;垃圾积存情况可视化;积存的垃圾易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防堵塞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中,通常通过设置排水沟将隧道内的积水集中并通向废水泵房从而排出。针对不同类型的道床结构,往往会存在明沟及暗沟,其中明沟中的垃圾较易清理,明沟不易发生堵塞现象,而暗沟由于其被遮盖所导致垃圾滞留在内部无法有效取出,进而导致隧道排水沟堵塞,隧道内积水无法顺利排出的情况发生。一旦隧道内积水无法排出则会留在隧道内,对设备及行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防堵塞排水结构,将六面体水篦子悬挂在沉沙井内,六面体水篦子既能过滤垃圾还能配合沉沙井积存垃圾便于集中处理,避免堵塞隧道内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防堵塞排水结构,设置于隧道内排水沟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六面体水篦子及沉沙井,其中所述沉沙井开设在所述排水沟内且所述沉沙井的底部低于所述排水沟的底面,所述六面体水篦子悬挂在所述沉沙井内,所述六面体水篦子的底板设为格栅状,所述六面体水篦子垂直于所述排水沟延伸方向的两个侧板均设为格栅状。
所述沉沙井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排水沟的宽度,所述六面体水篦子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沉沙井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
所述六面体水篦子为六面体水篦子或长方体水篦子,其六面均设为格栅状。
所述六面体水篦子的顶板可开合式地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通过一转轴构成铰接,所述顶板可绕所述转轴转动实现开合。
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连接固定实现开合。
所述六面体水篦子设置在所述隧道内排水沟的纵横交错汇集处及所述隧道内排水沟的明沟与暗沟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垃圾既能积存在六面体水篦子内还能积存在沉沙井底部;排水沟不易发生堵塞现象;垃圾积存情况可视化;积存的垃圾易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工程中明、暗沟相接处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断面图;
图3为图1的B-B断面图;
图4为图1中所用六面体水篦子的结构图;
图5将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工程中与废水泵房相通的排水沟中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5所示,图中标记1-14分别表示为:明沟1、暗沟2、排水沟3、六面体水篦子4、顶板5、底板6、侧板7、侧板8、侧板9、侧板10、沉沙井11、格栅12、废水泵房13、格栅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6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循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解决水库淤积泥沙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