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6553.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6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程建聪;谢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口博澳国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宾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59 | 代理人: | 刘晶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片 极耳 第一极 电池 电池PACK 模组 本实用新型 低发热量 相对两侧 一端设置 高安全 安全性问题 电池极耳 相邻设置 有效解决 扁平状 电池包 延伸 内阻 发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呈扁平状,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电池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二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所述第一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我国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需要将锂离子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把一定数量的电池叠加组装在一起形成电池模组,然后再把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箱体内,最终形成电池包以供使用。但是,在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电池包容易发热,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电池包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池包的内部电池之间在串联或并联时,极耳之间的电阻过大。为了减少电阻,可以通过增加电池极耳之间的接触面积来进行改善。如图1所示,是目前传统PACK电池包的连接方式,A电池的A极耳与B电池的B极耳之间为单面连接,接触面积小。为了增加接触面积,通常的方法是增加电池极耳的宽度。在电池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池极耳的宽度是有限的。受电池外形尺寸的限制,最大的情况是整个电池宽度都变成极耳。如果极耳宽度尺寸达到最大时依然不能满足大电流的输出,就会产生过流,容易导致电池包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能够在不改变电池极耳宽度尺寸的前提下增加电池间极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内阻和降低电池包发热的程度,进而有效解决电池PACK模组的安全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极耳连接的高安全低发热量电池PACK模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呈扁平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电池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第二极耳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所述第一极耳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的第一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相垂直的第一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相对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一弯折段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的第二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垂直的第二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相对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三导流片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极耳和第一导流片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焊接于所述第一极耳上,所述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焊接于所述第二极耳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由铜或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第三导流片和第四导流片分别由铜或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呈扁平状且均为锂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口博澳国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口博澳国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6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正极耳结构
- 下一篇: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