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曲柄车用电子膜片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9835.6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4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赚;杨柳;梅晨;范光祥;张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5/047 | 分类号: | F04B45/047;F04B37/14;F04B3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李佳佳 |
地址: | 325299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柄 用电 膜片 真空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曲柄车用电子膜片真空泵,包括箱体(1)、阀盖(2)、阀板(3)、电机(5)、偏心轴(6)、偏心块(7)和膜片连杆(8),所述电机(5)安放于箱体(1)上,所述电机(5)主轴直联驱动偏心块(7)旋转,所述偏心块(7)上布置有深沟球轴承(10),所述膜片连杆(8)安放于深沟球轴承(10)外圈;所述膜片连杆(8)小头通过螺纹连接有膜片(4),并与阀板(3)形成工作容积;所述阀板(3)外侧安置有异形密封圈(9),并与阀盖(2)构成进排气通道。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中的膜片泵的结构进行优化,减小产品体积,具有振动小、电流小、噪音小、便于安装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曲柄车用电子膜片真空泵,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电子无油单曲柄结构膜片真空泵。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电动真空泵主要有活塞式真空泵、旋片式真空泵、膜片真空泵,虽然传统膜片真空泵较前者稳定性更好,寿命更持久,但是噪音、电流、振动、体积方面却差强人意。
公开号为CN10588904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膜片式车用真空泵,泵体上设进排气道,泵体的左右两端处设置有左右端盖组件,左右端盖组件内部设置有吸气腔与排气腔,进排气道分别连通左右端盖组件的吸气腔、排气腔,出气口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护罩,端盖与护罩形成一级缓冲腔和二级缓冲腔,在一级缓冲腔内设有端盖单向阀,二级缓冲腔内有吸音海绵,气体通过泵体的进排气道再由排气孔排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抽气性能更好,噪音更小,安全系数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累计工作时间可达到1200小时以上。公开号为CN2070336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车用电动膜片真空泵,它包括电机、曲轴箱、阀盖、阀板、连杆、消声器和吸气接头,电机直联驱动偏心轴,阀盖、阀板和连杆左右对称分布,连杆的端部设有膜片,阀盖与阀板之间设异形密封圈。公开号为CN2072126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真空泵,电机的中心处设电机轴,电机轴的两端活动连接泵体,泵体包括侧盖、偏心件、隔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外侧边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电机的外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内侧安装有两组相同的偏心件,偏心件包括膜片、连杆和偏心轮,膜片安装在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偏心轮;真空泵的泵体包括侧盖、偏心件、隔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偏心件安装在电机轴上,通过一台电机带动两台真空泵,即电机双边出轴,带动两边偏心件往复式运行。现有技术中的车用膜片真空泵的改进均偏向于提高运行平稳性,旨在于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但在噪音、电流、振动、体积等方面欠缺技术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曲柄车用电子膜片真空泵,采用水平往复结构,电机主轴带动偏心块,通过连杆带动膜片做往复运动,由阀板与膜片构成的工作容积会随着往复运动进行周期变化;膜片真空泵的偏心轴旋转一周,膜片连杆往复一次,工作腔内相继实现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该车用电子无油单曲柄结构膜片真空泵通过对现有膜片泵的结构进行优化,减小产品体积,实现振动小、电流小、噪音小、便于安装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单曲柄车用电子膜片真空泵,包括箱体、阀盖、阀板、电机、偏心轴、偏心块和膜片连杆,所述电机安放于箱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轴直联驱动偏心块旋转,所述偏心块上布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膜片连杆安放于深沟球轴承外圈;所述膜片连杆小头通过螺纹连接有膜片,并与阀板形成工作容积;所述阀板外侧安置有异形密封圈,并与阀盖构成进排气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箱体上还布置有吸气接头、排气消声器和支架安装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箱体底部设置圆孔,用于安装排气消声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圆孔四周设有至少四个用于安装螺栓的螺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9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