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度可调节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0532.6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3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甘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未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11340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部组件 下部组件 机器人 高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高度可调节 高度调整 操控模块 连接安装 组成部件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度可调节机器人,包括上部组件、下部组件、安装于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之间的高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节机器人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各组成部件的协调作用,且与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的连接安装关系,实现了可对上部组件的高度调整,进一步地对安装在上部组件上的操控模块的高度调整,以方便不同高度的使用者对机器人的操作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度可调节机器人。
背景技术
社交机器人是一种自主机器人,能够遵循符合自己身份的社交行为和规范,与人类或其他自主的实体进行互动与沟通。这个定义意味着社交机器人必须有实在的形体(不能只是屏幕上的角色)。近来发展的机器人,有些是用屏幕显示机器人的头。这种机器人处于合格边缘,如果躯干的功能只是为了放置屏幕,就不算是机器人。但是如果这类的机器人具备机动性,并且有感应的功能,这种系统就可以视为机器人。
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在制作完成就具备了不能变化的高度,然而操作机器人的人有不同的身高,针对不同身高的人有不同的最佳操作高度,而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确不具备高度变化的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方研发出了一种高度可调节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高度可调节机器人,包括:
上部组件;上部组件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上的用于界面操作的操控模块、用于使用者高度检测的高度检测模块、用于机器人高度调节控制的控制器;
下部组件;下部组件包括用于机器人移动的运动装置、底座,运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下部;
安装于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之间的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变速箱、第一电机、第二连接板、第二变速箱、第二电机、立柱;立柱安装在底座的上端中部,在立柱上的两个对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第一变速箱和第一电机均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下端,第二变速箱和第二电机均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下端,第一电机的经第一变速箱后与第一齿条啮合传动,第二电机的经第二变速箱后与第二齿条啮合传动;
高度检测模块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运动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节机器人:
1、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各组成部件的协调作用,且与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的连接安装关系,实现了可对上部组件的高度调整,进一步地对安装在上部组件上的操控模块的高度调整,以方便不同高度的使用者对机器人的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高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最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部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环柱与连接槽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未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未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0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式抛丸机上下料机器人机构
- 下一篇:一种安装橡胶密封圈的机械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