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4578.5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2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王东;张治堂;曹新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新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 |
代理公司: | 41112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霍炬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热弯 电液推杆 上安装板 下压 热压成型机构 本实用新型 红外加热器 下安装板 压型模块 上表面 加热 微电脑时控开关 能源利用率 加热装置 节能环保 热量流失 热压成型 竖直固定 安装杆 电连接 活塞杆 生产成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3D曲面玻璃热弯机内的下安装板和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安装有下压型模块,所述上安装板上竖直固定安装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下端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上压型模块,所述上压型模块的下方通过安装杆固定安装有用于加热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的红外加热器;所述上安装板上安装有与电液推杆、红外加热器电连接的微电脑时控开关。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能够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加热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热量流失少,能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显著降低热压成型的生产成本,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曲面玻璃热弯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热压成型机构是3D曲面玻璃热弯机上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其用于将放在模具上的玻璃坯料热压成成品形状,目前,热压成型机构上的加热装置一般为设置在下压型模块和上压型模块内部的加热丝或加热板,通过加热丝或加热板通电发热来加热下压型模块和上压型模块,然后下压型模块和上压型模块相互挤压完成对玻璃坯料的热压成型,由于下压型模块和上压型模块普遍采用金属制造,因此散热性比较好,加之加热装置加热时会将整个下压型模块一起加热,而玻璃坯料放在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因此只有下压型模块上表面的热量是用于加热玻璃坯料的有效热量,其它表面上的热量都散失在大气环境中,可见,此类热压成型机构对热能的利用效率较低,大部分热量都白白流失,没有有效利用,不够节能环保,基于此,设计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压成型机构不够节能环保,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只有小部分用于加热玻璃坯料,其它大部分热量都白白流失在空气中,能耗高,热压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将热压成型机构内的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加热玻璃坯料,热量流失少,节能环保,能耗低,热压成本低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3D曲面玻璃热弯机内的下安装板和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安装有下压型模块,所述上安装板上竖直固定安装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下端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上压型模块,所述上压型模块的下方通过安装杆固定安装有用于加热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的红外加热器;所述上安装板上安装有与电液推杆、红外加热器电连接的微电脑时控开关。
作为本案的重要设计,所述上安装板上竖直滑动安装有多根导柱,多根导柱的下端与上压型模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当上压型模块与下压型模块相接触时,所述红外加热器不与下安装板相接触。
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为圆形;所述红外加热器包括两个固定连接的锥形环,两个锥形环套在下压型模块上但不与下压型模块的外壁面接触,两个锥形环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楔形的照射区,所述照射区内安装有红外线加热管,所述红外线发热管发出的红外线从照射区内射向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
作为本案的优化设计,所述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呈方形;所述红外加热器包括两个固定连接的棱台方框,每个棱台方框由四个拼接板固定连接组成,两个棱台方框套在下压型模块上但不与下压型模块的外壁面接触,两个棱台方框之间形成横截面为楔形的照射区,所述照射区内安装有红外线加热管,所述红外线发热管发出的红外线从照射区内射向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热压成型机构能够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加热下压型模块的上表面,热量流失少,能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显著降低热压成型的生产成本,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新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新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4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