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4704.7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龚珺;毛凯;张艳清;韩树春;翟茂春;张志华;谭浩;周伟;刘坤;邹玲;胡道宇;吕民东;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F6/00 | 分类号: | F16F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移动装置缓冲防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该装置包括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和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包括金属导电单元和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金属导电单元设置在运载器本体两侧,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设置在运载器本体头部,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包括第一磁体墙、第二磁体墙和第三磁体墙,在运载器的缓冲制动区两侧分别相距第一预定距离设置第一磁体墙和第二磁体墙,在缓冲制动区前侧相距第二预定距离设置第三磁体墙。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撞装置在减速缓冲过程中与高速移动设备本身无接触,有效保证了高速移动设备和缓冲防撞装置的完整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移动装置缓冲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高速移动设备在民用社会生活和军用武器领域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民用设备如游乐场中过山车、激流勇进等高速移动项目中的载人运载器,军用设备如舰载机电磁弹射运载器,美国空军Holloman试验基地火箭发射运载器等。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设备都需要经过从高速到低速的减速缓冲过程,设计减速缓冲装置,极限情况需在终端设立防撞保护,其目的为了保证设备承载物的安全及设备完整性。目前,主要的减速方法主要是通过物体机械摩擦式减速,水阻减速和阻拦索物理拦截减速等接触式减速方法,同时在终端设立海绵、钢板、水泥防撞墙等不同硬度的防撞设备防止减速失败。这样的减速缓冲方式因磨损、设备进水等原因需要定期更换减速设备,在终端防撞位置由于接触冲量过大引起的设备损坏,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和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其中,
所述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包括金属导电单元和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所述金属导电单元设置在运载器本体两侧,所述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设置在所述运载器本体头部;
所述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包括第一磁体墙、第二磁体墙和第三磁体墙,在所述运载器的缓冲制动区两侧分别相距第一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墙和所述第二磁体墙,在所述缓冲制动区前侧相距第二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三磁体墙;
具有动能的所述运载器进入缓冲制动区后,所述运载器两侧的金属导电单元切割由所述第一磁体墙和所述第二磁体墙产生的静态磁场,在金属导电单元内形成感应电流并产生与所述第一磁体墙和所述第二磁体墙相反的磁场,为运动中的运载器提供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一制动力,并且所述运载器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单向侧偏时,侧偏靠近侧的金属导电单元将切割对应的静态磁场为运载器提供向对称中心恢复的回复力,所述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在接近所述第三磁体墙时产生感应电流进一步为所述运载器提供第二制动力。
优选地,所述第三磁体墙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缓冲材料层的材料为海绵。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单元为导电金属感应板/线圈。
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感应板/线圈采用高导电率材料。
优选地,所述高导电率材料为铜或铝。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墙、所述第二磁体墙和所述第三磁体墙的磁体为以下中至少一者:电磁铁、永磁Halbach阵列和超导磁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墙、所述第二磁体墙和所述第三磁体墙的磁场辐射高度尺寸均大于所述金属导电单元辐射高度尺寸。
优选地,所述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包括冷却单元和高温超导块材,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高温超导块材以使所述高温超导块材处于超导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4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