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5474.6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1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华;王延新;侯湘虹;韩志刚;张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华 |
主分类号: | E21B36/04 | 分类号: | E21B36/04 |
代理公司: | 37107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6613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 加热腔 加热腔外壁 内部设置 底座 石油开采技术 采油井口 辅助装置 管道加热 环状传热 加热电阻 热量利用 外侧设置 预热水箱 组件包括 热气腔 水传递 铜板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辅助装置,具体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侧设置有环状传热铜板以及内部设置有两个加热电阻,所述加热腔外侧设置有第一热回收组件,所述第一热回收组件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第二热回收组件以及内部设置有预热水箱;所述第一热回收组件包括热气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热回收组件和第二热回收组件,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水传递给加热腔外壁的热量利用起来,使热量不会通过加热腔外壁散失,从而可以对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浪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的效果较为理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石油被开采出来的时候温度较高,为避免出现管道内石油流动缓慢的情况,就需要利用管道加热装置对输送石油的管道进行加热。
专利申请公布号CN 208169797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装置,包括采油井口管道和紧固板,所述紧固板的形状为半圆形,紧固板的数量为两块,所述紧固板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该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装置通过在紧固板的内部设置密封垫圈和软质保温层,能够有效的提升加热装置的保温效果,防止加热腔内部的热量散失过快,有效的减少了热能的浪费,使采油井口管道的受热更加的均匀,加热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在紧固板的侧面设置固定块,通过紧固螺栓便可直接对紧固板进行加紧,使加热装置密封效果更好,而在拆卸时仅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对加热装置进行拆卸搬运,使加热装置的搬运更加简便。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实用新型在加热管道时的热量可能会通过外壁出现散失的情况,这就无法使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能源浪费,使得该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的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辅助装置,通过设有第一热回收组件和第二热回收组件,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水传递给加热腔外壁的热量利用起来,使热量不会通过加热腔外壁散失,从而可以对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浪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的效果较为理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油井口管道加热辅助装置,包括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侧设置有环状传热铜板以及内部设置有两个加热电阻,所述加热腔外侧设置有第一热回收组件,所述第一热回收组件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第二热回收组件以及内部设置有预热水箱;
所述第一热回收组件包括热气腔,所述热气腔外侧设置有隔热包覆板以及内部设置有螺纹状换热管,所述螺纹状换热管一端设置有第一水泵;
所述第二热回收组件包括高压风机,所述高压风机一侧固定设置有热气管,所述热气管一端设置有换热器,所述螺纹状换热管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换热器上,所述换热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气腔设置于加热腔外侧,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预热水箱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风机固定设置于隔热包覆板一侧,所述出水管一端设置于预热水箱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水箱内部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上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一端设置于加热腔一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腔一侧和预热水箱一侧均设置有注水管,所述环状传热铜板内侧设置有管道加热口。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包覆板侧壁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口和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一侧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进气口大小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华,未经李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5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