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5901.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1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松林;陈斌;肖名涛;肖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43213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钵壁 无底秧盘 钵体 本实用新型 弯曲变形 形变驱动 苗机 配合 移栽成活率 驱动 送盘装置 通孔式 钵孔 钵苗 底端 移栽 装配 容纳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机,无底秧盘包括能弯曲变形的顶板,顶板设有若干钵体,钵体包括连接于顶板上的前钵壁和后钵壁,前钵壁和后钵壁之间留有缝隙并围成容纳钵苗的通孔式钵孔,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配合部,取苗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用于迫使顶板弯曲变形以使钵体的前钵壁和后钵壁底端相互远离的形变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与顶板两侧的驱动配合部配合驱使无底秧盘通过形变驱动装置的送盘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省成本、提高移栽效率和移栽成活率、易于制作装配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机。
背景技术
钵苗移栽由于钵苗含有营养土钵,返青快,成活率高,较毯状苗移栽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钵苗都是采用秧盘培育,在移栽作业过程中需要从秧盘中取出,目前钵苗移栽作业主要以人工半自动移栽为主,需要人工完成取苗、落苗作业,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移栽效率低下、成活率较低、质量不稳定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省成本、提高移栽效率和移栽成活率、易于制作装配的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无底秧盘的取苗机,所述无底秧盘包括能弯曲变形的顶板,所述顶板设有若干钵体,所述钵体包括连接于顶板上的前钵壁和后钵壁,所述前钵壁和后钵壁之间留有缝隙并围成容纳钵苗的通孔式钵孔,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配合部,所述取苗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迫使顶板弯曲变形以使钵体的前钵壁和后钵壁底端相互远离的形变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与顶板两侧的驱动配合部配合驱使无底秧盘通过所述形变驱动装置的送盘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包括引导顶板并迫使顶板弯曲变形的若干组通道式导向组件,若干组通道式导向组件依次间隔布置形成供顶板上钵体通过的避让通道。
所述通道式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上下间隔布置形成供顶板通过的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具有一段向下弯曲以使顶板弯曲变形的下弯曲段。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托持无底秧盘的底部托板,所述底部托板自所述引导通道的入口端下方延伸至下弯曲段下方。
所述送盘装置包括两组齿轮式驱动组件,两组齿轮式驱动组件与顶板两侧的两个驱动配合部分别对应,所述驱动配合部上设有若干沿输送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驱动孔,所述齿轮式驱动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轮齿插入对应驱动配合部的驱动孔中并驱使无底秧盘移动。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对应顶板的每个驱动配合部均设有一组引导该驱动配合部的通道式导向组件,且与驱动配合部对应的通道式导向组件的引导通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驱动配合部位于所述水平段中,所述驱动配合部还连接有位于所述竖直段中以阻止顶板横向移动的一个以上侧定位边。
所述形变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组引导顶板中部的通道式导向组件。
若干钵体在顶板上呈矩形阵列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5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无底秧盘的顶苗装置及取苗机
- 下一篇:一种辅助落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