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6077.0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7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马驰原;朱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驰原;朱俊豪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32356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本体 鼻粘膜 鼻腔 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手术器械 分支管 手术用 经鼻 术后 误伤 嗅觉功能 嗅觉丧失 一体连接 内腔 位体 连通 主管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包括呈Y型的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包括一体连接并相互连通的一个主管(2)和两个分支管(3),所述分支管(3)的末端设置有限位体(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将软管本体固定在鼻腔后,手术器械从软管本体的内腔反复进出鼻腔,不会损伤鼻粘膜,对鼻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另外,主管具有保护鼻腔嗅黏膜区的作用,防止手术器械误伤嗅黏膜区,减少患者术后嗅觉丧失或嗅觉功能低下的几率,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属于医疗耗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颅底是头骨位于大脑下方的部位,也就是人头部最深的位置。因为位置深,病变暴露困难,器械操作不便,而且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支配头颈部和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颅神经以及向大脑供血的动脉都走行于颅底,所以该区域的手术风险很大,过去的外科医生一直将这一部位视为手术禁区。
今天,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以及监护设备和辅助设备(如神经导航系统)的改进,特别是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颅底疾病也可通过微创的神经内镜手术,得到有效的外科治疗。
目前,内镜下经鼻入路已经广泛应用于切除颅底各部位(中央颅底、侧颅底)病变。
但是,经鼻手术过程需要在鼻腔内放置很多手术器械进行各种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各种手术器械需反复进出鼻腔,以及使用磨钻及双极电凝所产生的物理高温,容易导致鼻粘膜的损伤,尤其容易触碰或损伤鼻腔嗅黏膜区,从而对患者嗅觉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经鼻手术对嗅觉的影响,从而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的问题,目前也出现了采用一个鼻腔进行手术的方法,采用一个鼻腔手术对嗅觉具有保护作用,因为人体的两个鼻腔均具有嗅黏膜区,至少一个鼻腔的嗅黏膜区不受到破坏,患者才能具有嗅觉能力。但是,一个鼻腔手术存在手术通道小,很多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问题。所以,目前国内外的经鼻手术一般是采用两个鼻腔进行手术,即采用双鼻孔入路做经鼻手术。而目前尚未发现能够避免对患者嗅觉造成影响的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患者嗅觉造成影响的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经鼻手术用鼻粘膜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Y型的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包括一体连接并相互连通的一个主管和两个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末端设置有限位体。
所述主管的长度为3~5cm,所述分支管的长度为4~10cm,所述软管本体的管径为0.5~2cm。
所述限位体为由所述分支管的末端水平向外延伸的环形边。
所述环形边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薄。
所述软管本体的材质为高弹性高分子材料。
所述高弹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氢化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
所述主管和所述分支管的连接端和两个所述分支管的连接端均呈圆弧型平滑过度。
所述软管本体的外表面为防滑结构。
所述防滑结构包括网状结构或者若干凸点或者若干凸纹。
所述防滑结构外表面涂布有抗菌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驰原;朱俊豪,未经马驰原;朱俊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6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临时封闭的腹腔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防压伤固定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