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锅炉用的卧式节能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2585.X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柱;王华东;梁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新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F24H9/00 |
代理公司: | 35221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口 取水口 冷水区 热水区 给水泵 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 长方体结构 给水泵入口 降低循环 节能水箱 燃气锅炉 新型节能 循环回水 回水 冷凝 泵入口 软化水 水箱 进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气锅炉用的卧式节能水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用于接入冷凝回水的第一进水口,接入循环回水的第二进水,接入软化水的第三进水口,给水泵取水口和循环泵取水口,该箱体呈长方体结构并且长度大于高度,箱体在宽度方向将箱体均分为热水区和冷水区,给水泵取水口设在热水区,循环泵取水口设在冷水区,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在热水区顶部,第三进水口设在冷水区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新型节能水箱能够提高给水泵入口温度,同时降低循环泵入口温度,达到能尽所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锅炉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燃气锅炉用的卧式节能水箱。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是一种转能设备,包括有锅炉本体,置于锅炉本体的燃烧室和置于锅炉本体汽水空间及供水系统的水箱,锅炉本体内置有水,燃气室燃烧燃料以加热水,使锅炉本体输出具有一定热量的蒸汽。其中,燃料的排烟温度一般在160~250℃,烟气中的水蒸气仍处于过热状态,不可能凝结成液态的水而放出汽化潜热。因此就产生一种冷凝型燃气锅炉,通过对烟气冷凝回收烟气中的热能,通常在燃气锅炉尾部受热面配置节能器或者冷凝器来吸收烟气中的烟热,节能器和冷凝器回收的热量用于为锅炉补水加热,冷凝过程会产生冷凝水,进一步吸收烟气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燃气锅炉具有高负荷和低负荷两种运行状态,低负荷运行时用水量少,无法对锅炉本体进行连续补水,因此水系统要分作两个水路,一条水路经过节能器加热直接进入锅炉,另一条水路经过冷凝器加热后形成循环回水,再次流回入水箱。
传统的水箱包括卧式水箱和立式水箱,卧式水箱为长方体形状,并且高度较小,进入卧式水箱的水包括冷凝回水,温度在110~120℃,去除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软化水,温度在25℃左右,从冷凝器循环流入水箱的循环回水,温度在70-85℃。卧式水箱的一部分水由给水泵抽取流向节能器,经节能器加热后进入锅炉本体,另一部分水由循环泵抽取流向冷凝器,经冷凝器加热后流回水箱。
冷凝水和循环回水温度较高,密度相对较小,分布在卧式水箱的上部,软化水水温较低,密度较大,分布在卧式水箱的下部,形成了自然温度分层,又因为给水泵的取水口设在离底部20厘米左右的高度,因此,给水泵的取水温度只能在40℃左右,严重制约了热量的有效利用。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锅炉用的卧式节能水箱,提高给水泵入口温度,同时降低循环泵入口温度,增加了冷凝器的换热温差,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达到能尽所用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燃气锅炉用的卧式节能水箱,其中,包括箱体,箱体包括用于接入冷凝回水的第一进水口,接入循环回水的第二进水,接入软化水的第三进水口,给水泵取水口和循环泵取水口,该箱体呈长方体结构并且长度大于高度,箱体在宽度方向将箱体均分为热水区和冷水区,给水泵取水口设在热水区,循环泵取水口设在冷水区,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在热水区顶部,第三进水口设在冷水区顶部。
进一步的,箱体的长度为4.5m,宽度为2m,高度为2.5m。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泵取水口和循环泵取水口沿箱体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沿箱体长度方向排列并靠近给水泵取水口设置,所述第三进水口靠近循环泵取水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泵取水口和循环泵取水口与箱体底部相距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新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新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2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