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胞缺氧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5069.2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陈纪元;孙德俊;陈豫钦;卢文菊;廖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马赟斋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 缺氧 培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缺氧培养箱,包括外密封门和箱体,箱体内设有两个以上培养腔,每个培养腔设密封内门,上下相邻的培养腔之间的隔板上分布数个通孔,隔板底部设置与隔板的底面贴合且可相对隔板滑动的挡板,挡板设有拉手,拉手穿过密封内门的门框伸出培养腔外,挡板上设置通槽和阻挡部,阻挡部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宽度,常态下,通槽与所述隔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开箱状态下,移动挡板使阻挡部与所述隔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封闭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缺氧培养箱,在操作时可以实现各培养腔之间的密封隔离,在放取细胞操作中,能够避免箱内氧气浓度瞬间波动对其他培养细胞的影响,也大大减少闭箱后恢复箱内氧气浓度使用的气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细胞缺氧培养箱。
背景技术
细胞缺氧实验在生物医学实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细胞缺氧箱是生物医学领域实验室的常用实验设备。
常规的细胞缺氧箱包括带密封门的箱体,其内部设置N个用于放置培养皿的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成N+1个隔层,所述隔板为孔板,便于内部气体流通及换气。在使用过程中,常规细胞缺氧培养箱存在以下缺点:(1)实验室共用细胞缺氧培养箱时,多人多次打开培养箱,易导致整个缺氧箱内部氧气浓度瞬间改变,干扰其他研究人员的培养细胞,使之不能具有稳定的缺氧环境;(2)细胞缺氧箱关闭后,如重新恢复缺氧箱所需氧气的浓度,则需消耗大量的氮气、二氧化氮,易造成气体的浪费;(3)多次打开培养箱,极易造成培养箱内其他研究人员的细胞产生细菌污染,不利于细胞的生长。
目前,制造商开发制造了蜂巢式培养箱,箱体内设置多个腔室,每个腔室内配置细胞培养室,该细胞培养室设置薄膜滤器,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减小环境变化。可是,这种培养箱相当昂贵,并不是每个实验室都能够配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胞缺氧培养箱,能减小取放培养的细胞皿时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细胞培养的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胞缺氧培养箱,包括外密封门和箱体,箱体内设有两个以上培养腔,每个培养腔设密封内门,上下相邻的培养腔之间的隔板上分布数个通孔,所述隔板底部设置与隔板的底面贴合且可相对隔板滑动的挡板,所述挡板设有拉手,拉手穿过密封内门的门框伸出培养腔外,挡板上设置通槽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宽度,常态下,所述通槽与所述隔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开箱状态下,移动挡板使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隔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并封闭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上下两层培养腔之间的隔板的底部设置挡板,挡板上设置通槽和阻挡部,在闭箱培养时,隔板通孔为打开状态,即为常态,通槽与所述隔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此时,箱内气体在各个培养腔之间流通;在需要开箱取放培养皿时,打开外密封门后,拉动拉手,使挡板滑动至其阻挡部与隔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封闭通孔,然后再打开密封内门取放培养皿,隔板通孔为关闭状态。由于隔板上的通孔被封闭,使得除进行取放操作的培养腔外的其他培养腔仍处于封闭状态,阻断了外界空气进入这些培养腔,从而控制了进入箱内的空气量。在重新打开隔板通孔,由于空气量少,箱内部氧气浓度也不至于瞬间大幅改变,降低了环境变换对其他研究人员的培养细胞的干扰。
所述隔板上的通孔成规则排列布置,具体地,隔板上的通孔分为数列平行间隔排布,相应地,所述挡板的通槽的长度稍大于为每列通孔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板与隔板滑动配合连接。当然,挡板也可与箱体内壁滑动配合连接,并与隔板底面相贴合且能够封闭隔板上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5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米处理装置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双离合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