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藻水收集闸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8116.9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6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新;崔稚;余俊阳;马仁超;生永贞;李斌;廖照邦;王处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E02B7/26;E02B7/54;E02B1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施建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收集 闸门 | ||
1.一种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该收集闸门包括闸门组件、门槽埋件、拉杆(1)和液压缸,闸门组件安装在门槽埋件上,液压缸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门槽埋件的两端,液压缸上设置有竖直升降的液压杆(2);拉杆(1)呈倒“L”型,设置在闸门组件的两端,拉杆(1)竖直段与闸门组件连接,水平段设置在液压缸上方,与液压杆(2)顶部连接;其中:
闸门组件包括门叶结构、I级限位装置(3)和II级限位装置(4),门叶结构采用钢板焊接制成长方形状;I级限位装置(3)为两组,分别设置在门叶结构两端的前侧壁上,每组为两个,上、下设置;II级限位装置(4)为两组,分别设置在门叶结构两端的端头壁上,每组为两个,上、下设置;
门槽埋件包括底槛装置(5)和侧部装置(6),侧部装置(6)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槛装置(5)两端,侧部装置(6)内设置有放置空间(7),放置空间(7)内放置液压缸,侧部装置(6)外部设置有滑动槽(8),两个侧部装置(6)的滑动槽(8)相对设置,闸门组件的两端设置在滑动槽(8)内,沿滑动槽(8)上、下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级限位装置(3)由导向块(9)、螺钉(10)、橡胶垫块(11),支架(12)组成,导向块(9)放置在橡胶垫块(11)上,橡胶垫块(11)放置在支架(12)上,支架(12)背部焊接在门叶结构上,螺钉(10)穿过导向块(9)、橡胶垫块(11)与支架(12)连接,通过螺钉(10)将导向块(9)和橡胶垫块(11)固定在支架(12)上;导向块(9)表面呈弧形与侧部装置(6)侧壁接触,形成约束液压缸同步误差继续增大的力矩,且弧形表面使得整个闸门不易卡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I级限位装置(4)包括底座(13)、橡胶垫块(11)、护板(14)和导向棒(15),底座(13)背部焊接在门叶结构上,橡胶垫块(11)通过螺钉(10)固定在底座(13)上, 导向棒(15)固定在橡胶垫块(11)中间,与橡胶垫块(11)垂直,护板(14)为四块,分别设置在导向棒(15)四周,且垂直固定在橡胶垫块(11)上;导向棒(15)顶部为圆头,与滑动槽(8)内壁接触,形成约束液压缸同步误差继续增大的力矩,比I级限位装置(3)的刚度大,约束作用更大,且圆头表面与滑动槽(8)内壁接触,使得整个闸门不易卡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叶结构上还设置有反向弹性滑块(17)装置,反向弹性滑块(17)装置竖直设置在门叶结构与滑动槽(8)之间,反向弹性滑块(17)装置包括安装块(16)、滑块(17)和板簧(18),板簧(18)由薄不锈钢板堆叠形成,板簧(18)一端设置在安装块(16)上,螺钉(10)顺序穿过板簧(18)和安装块(16)固定在门叶结构上,滑块(17)设置在板簧(18)面向滑动槽(8)内壁一面的中间位置,滑块(17)与板簧(18)之间通过螺钉(10)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槽埋件上设置有中部挡板(19),中部挡板(19)设置在底槛装置(5)上,中部挡板(19)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侧部装置(6)连接,且中部挡板(19)与侧部装置(6)上的滑动槽(8)的一侧壁齐平;门叶结构上设置有水封装置(20),水封装置(20)利用橡胶条制成长方形状,尺寸与中部挡板(19)尺寸相同,当门叶结构沿滑动槽(8)下降至关闭位置时,水封装置(20)覆盖在中部挡板(19)上贴合,起到封闭作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叶结构顶部设计有弧形的导流板(21),保证蓝藻水从门顶平顺流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藻水收集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1)与液压杆(2)之间设置有球形接头,球形接头包括球头块(22)和连接块(23),连接块(23)中间设置有螺孔,液压杆(2)上部外壁上设置螺纹,连接块(23)通过螺纹与液压杆(2)上部连接,球头块(22)通过螺钉(10)固定在连接块(23)上部,球头块(22)顶部加工成球面,与拉杆(1)水平段底面连接,适应球形接头与拉杆(1)之间的相对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81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