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涂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0755.9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要丽;高建勇;方少明;吴诗德;田志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涂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涂胶系统。在线涂胶系统包括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和供料装置,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包括沿自身轴向贯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内筒体外套设有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环形空间相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二组分进入的进胶口,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连通孔便于环形空间与内筒体内部的双组分胶黏剂充分混合,由于内筒体为轴向贯通结构,便于混合后胶黏剂的流动和排出,可使混合后的胶黏剂能够及时从出料口排出,减少连通孔被混合后的胶黏剂堵塞的几率,进而缩短在线涂胶系统停线的时间,提高在线涂胶系统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涂胶系统。
背景技术
聚氨酯胶黏剂是一种具有较高耐水性,且不使用甲醛材料的组合型胶黏剂,其无污染,粘接力较强,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率。
申请公布号为CN108554734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双组分聚氨酯计量输送的供胶装置,该供胶装置包括A胶桶和B胶桶以及分别与两个胶桶连接的供胶泵,还包括分别与两个供胶泵的出口连通的注胶头,通过两个供胶泵将聚氨酯A胶、聚氨酯B胶精确计量输送到注胶头中,注胶头的注胶嘴将双组分聚氨酯胶混合搅拌后,浇注到两种铝型材组合形成的连接腔中,以使两种铝型材连接成一体。上述供胶装置对两种铝型材进行涂胶时,用胶量大且容易造成聚氨酯A胶和聚氨酯B胶混合不均匀,所以现有技术中往往使用静态混合器进行混合涂胶。
授权公告号为CN202876679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管式静态混合器,该管式静态混合器内设有较多的条板,可对聚氨酯A胶和聚氨酯B胶进行分割和均匀混合,但是由于聚氨酯胶液较为粘稠,很容易造成管式静态混合器内堵塞,静态混合器堵塞后需要将整个生产线停工,然后对静态混合器进行清理,生产线停工时间长,会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停工时被涂胶对象往往还未完成涂胶作业,容易出现废品。特别是对于较为粘稠的胶黏剂,上述问题更加凸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涂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在线涂胶系统因混合器堵塞导致的停线时间长,生产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线涂胶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在线涂胶系统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和用于向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各供料口供料的供料装置,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包括沿自身轴向贯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内筒体外套设有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环形空间相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二组分进入的进胶口,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连通孔,该连通孔的布置有助于两种组分的胶黏剂大范围混合,而且由于内筒体为轴向贯通结构,便于混合后胶黏剂的流动和排出,可使混合后的胶黏剂及时从内筒体中排出,减少连通孔被混合后的胶黏剂堵塞的几率,进而可缩短在线涂胶系统停线的时间,提高在线涂胶系统的生产效率;而且轴向贯通的内筒体结构以及位于内筒体筒壁上的连通孔结构便于在连通孔堵塞时对内筒体的清理,同样也可缩短在线涂胶系统的停线时间,提高在线涂胶系统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设置在外筒体的轴向中部。这种结构位置的进胶口能够使胶黏剂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形空间,使双组分胶黏剂具有较长的混合长度,有助于双组分胶黏剂的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相互独立并通过可拆结构相对固定。相互独立且通过可拆结构相对固定的内筒体与外筒体结构便于对内筒体筒壁上连通孔中的残留凝固胶体进行清洗,有助于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定期的维护和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的轴向两端开口设置,所述供料装置包括用于向内筒体的其中一端开口供料的粉液混合器,所述粉液混合器包括分别供增稠剂粉料和液态原料加入的粉料加料口和液料加料口。粉料加料口和液料加料口的设置便于对液料和粉料比例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轻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0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