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固定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1500.4 | 申请日: | 201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9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媚;李志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主分类号: | E04G1/22 | 分类号: | E04G1/22;E04G1/15;E04G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支架 下支架 支撑台 升降杆 固定支撑架 活动连接 升降机构 支撑座 建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内部设置 上下伸缩 上支撑架 水平状态 有效保障 左右两侧 支架 转轴 升高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固定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座、两个下支架、两个上支架、顶板和支撑台,两个下支架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上支架的底部分别通过升降杆与两个下支架的顶部活动连接,顶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两个上支架的顶部活动连接。该建筑固定支撑架,通过设置了下支架和上支架,然后下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杆和升降机构,上支架可以通过升降杆和升降机构的作用在下支架的内部进行上下伸缩,当支撑台向某一侧倾斜时,可以适当降低该侧上支撑架的高度,或适当升高另一侧上支架的高度,使得支撑台保持在水平状态,使得支撑台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倾斜,有效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固定支撑架。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建筑大国,各类不同类型的建筑及工程林立于各个城市中,而这些建筑的建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结构工具,如房屋在建筑过程中,高度建筑需要搭架来进行建设,由于建筑工地的地面凹凸不平,当支架的顶部一旦发生倾斜,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支撑台上的稳定性较差,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使得支架的底部不会发生倾斜,使用的过程中人员需要经常的下来抬动下支撑架调节支撑台的位置以便使用,在抬动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急需要一种新型的建筑固定支撑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固定支撑架,具备便于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支撑架在使用时不便于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固定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座、两个下支架、两个上支架、顶板和支撑台,两个下支架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上支架的底部分别通过升降杆与两个下支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两个上支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下支架的内部均包括有升降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支架的顶部包括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部与下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固定环的内部与升降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板、两个滑动轮、两个滑动槽、两个缓冲弹簧、两个支撑板和两个支撑块,所述升降板的侧表面与下支架的内部活动连接,两个滑动轮相对的一侧分别通过转动轴与升降板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两个滑动槽分别位于下支架左侧和右侧的内壁,两个滑动轮的侧表面分别与两个滑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两个缓冲弹簧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块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滑动轮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块的顶部搭接。
优选的,两个下支架的内部均包括有两个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底部分别与两个下支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通过连接杆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下支架相对的一侧包括有水平板和斜杆,所述水平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下支架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水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斜杆远离水平板的一端与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上支架相对的一侧均包括有固定板和固定杆,两个固定板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上支架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的顶端分别与顶板底部的左侧和右侧搭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固定支撑架,通过设置了下支架和上支架,然后下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杆和升降机构,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上支架可以通过升降杆和升降机构的作用在下支架的内部进行上下伸缩,当支撑台向某一侧倾斜时,可以适当降低该侧上支撑架的高度,或适当升高另一侧上支架的高度,使得支撑台保持在水平状态,使得支撑台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倾斜,有效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未经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1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跨管母线全绝缘过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钢挑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