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4916.1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9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肖洋;汪翌卓;闫相煜;王思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1 | 分类号: | A61B17/3201;A61B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消化 内镜下 异物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其特征在于:剪刀头的尾端与套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剪刀头设置凹槽,所述剪刀头内部设置可控关节,所述可控关节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剪刀头内,所述可控关节前端与刀片滑动连接,所述刀片尾端铰接于所述剪刀头内,所述可控关节后端与可调节钢丝一端铰接固定,所述可调节钢丝另一端穿过所述套管,与滑轮环绕,并与扳机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扳机铰接固定于所述扳机内,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手柄内,本实用新型可固定坚硬异物,防止异物滑脱从而减少对消化道黏膜的伤害,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消耗道黏膜、血管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内镜下异物一次性取材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异物的剪断是依赖于消化内镜技术快速发展的一门技术,是通过内镜比较简便、快速、准确地剪断异物。此外,上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一种常见急症,可导致吞咽困难,消化道梗阻、受损,严重的可发生感染、消化道大出血及并发穿孔等,须及时诊治。目前的常规处置为:若异物在食管入口上方,在喉镜指导下直接取出即可;若异物在食管入口以下的部位且未刺入肌层,在内镜指导下用活检钳取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专用手术剪对于异物的硬度有较高要求,例如:无法剪断鱼骨等较坚硬的异物;且剪刀无固定装置,易造成异物滑落,损伤消化道黏膜;剪刀手柄握持不够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内镜下异物剪断取出治疗是目前处理上消化道长条形异物的首选方法,具有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异物剪在上消化道异物的剪断取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其特征在于:剪刀头的尾端与套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
所述剪刀头设置凹槽,所述剪刀头内部设置可控关节,所述可控关节呈V 型,所述可控关节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剪刀头内,所述可控关节前端与刀片滑动连接,所述刀片尾端铰接于所述剪刀头内,所述可控关节后端与可调节钢丝一端铰接固定,所述可调节钢丝另一端穿过所述套管,与滑轮环绕,并与扳机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扳机铰接固定于所述扳机内,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手柄内。
所述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其中:所述凹槽呈半圆型,供硬性异物固定。
所述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其中:所述扳机通过所述可调节钢丝,控制所述可控关节伸缩滑动,所述可控关节通过伸缩滑动,控制所述刀片的开启与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固定坚硬异物,防止异物滑脱从而减少对消化道黏膜的伤害,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消化道黏膜、血管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内镜下异物一次性取材的成功率,具有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的结构图。
图2为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的剪刀头内部结构图。
图3为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的剪刀头闭合状态结构图。
图4为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的手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2-套管;3-剪刀头;4-刀片;5-凹槽;6-可控关节; 7-可调节钢丝;8-扳机;9-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良式消化内镜下异物剪,其特征在于:剪刀头3 的尾端与套管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2另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4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