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语音提示光电控制电磁解锁控制发动机的安全带锁扣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5682.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1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立红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B60K2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421 河南省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语音 提示 光电 控制 电磁 解锁 发动机 安全带 | ||
一种语音提示光电控制电磁解锁控制发动机的安全带锁扣,属于车辆被动安全系统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具备约束力,安全带没有发挥其安全作用。本实用新型采取技术措施包括锁扣上的两个开关与座椅上的两个开关之间连接成用于控制熄火器(汽油机的是高压力)与解锁的两路双联开关,利用时速表指针停车归零、行驶移开的特征与光电开关配合控制连接在五脚继电器常闭点的熄火器(汽油机的是高压包)与常开点的解锁继电器,增加语音提示模块提醒,解锁电路中的倾侧开关与用于解锁按钮开关,在启动继电器电路中设置继电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提醒、控制、监督驾乘人员驾乘车辆时达到绝对使用安全带效果。终结现实存在的社会顽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车祸中二次伤害用于束缚乘客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其特征是在开车上路前能够提醒驾乘人员系安全带,而且是必须系安全带否则无法到达目的地,只要车辆在行驶驾乘人员便无法解开安全带,必须车辆停止才能解开,使安全带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安全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车辆配置的安全带由织带、锁舌、锁扣组成,没有约束性解系随意,锁扣就是个扣根本不具备锁的功能,因没有约束力使安全带不能有效发挥其安全作用,这种现象一直没有改变,是导致车祸伤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根据JD.Power的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中,我国和著名安全带生产厂家奥托立夫对中国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2009年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共分北京、沈阳、成都、南京、上海和广州6 站。在6个城市的巡展中,共有1081位体验者参加了调查,其中无论开车或坐车,始终佩戴安全带的有229人,占21.2%;无论开车或坐车,从来不佩戴安全带的有254人,占23.5%,其中有97人为驾驶员;无论开车或坐车,有时戴有时不戴的有598人,占55.3%。从中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人对于安全带的态度是时戴时不戴。这部分人的主要表现是:1.开车时戴,坐车时不戴; 2.坐前排时戴,坐后排时不戴;3.开高速时戴,不开高速时不戴;4.有警察时戴,没警察时不戴。这些仅仅是小型汽车安全带使用情况,大巴车的安全带使用情况更令人堪忧,一辆车少者十几人多者几十人,乘客们总是认为只是乘车又不是开车再加上不一定、运气好等侥幸心理不会主动系安全带。虽说交管局让交警上路检查,安监局也要求客运行业客车发车前必须检查确认每位乘客都系上安全带。这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仍有大部分乘客在途中解开了安全带。一旦发生事故,缺乏安全带的有效保护,这部分人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绝大部分人在实际行车中佩戴安全带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佩戴安全带的。据计生委与交管局公布2012年全国人口死亡报告中显示,全国死亡人数中因车祸导致的占近三层,其中有五万多人是因未系安全带导致的,占车祸伤亡总人数的8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安全带的升级换代就刻不容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在锁扣两侧各设置一个行程开关开关,与安装在座椅前骨架内侧两个行程开关连接成两路双联开关,一路串联在控制发动机熄火器的电路中,另一路控制解锁。利用时速表在车辆行驶指针移开停止归零的特征与光电开关配合控制连接在五脚继电器常开点的控制解锁电源的继电器与常闭点的熄火器,车辆静止状态关闭熄火器电路,开启解锁电路,迫使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否则无法到达目的地,避免了不系安全带开车上路。车辆行驶时熄火器电路开启解锁电路关闭,既稳定了熄火器的供电又可防止乘客在途中解开安全带,待车辆停止后解锁电路会自动开启方可解开安全带。解决安全带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安全作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立红,未经黄立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5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材料加工用上料装置
- 下一篇:超声科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