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材料分离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5861.6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7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岑;刘刚;赵立平;王亚;田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6/52 | 分类号: | H01M6/52 |
代理公司: | 41176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保林 |
地址: | 13005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型 伸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 分离装置 供料装置 压块 分离回收装置 可拆卸连接 材料分离 电池材料 对中设置 上下滑动 收集装置 安装端 安装箱 伸缩端 中心轴 穿出 底面 下段 下沿 有压 连通 电池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材料分离回收装置,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伸缩端固定有压块,压块下方对中设置有漏斗型件,压块在伸缩装置的作用下沿漏斗型件中心轴方向上下滑动,漏斗型件的上段和供料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漏斗型件下段的内部设有分离装置,漏斗型件、供料装置和伸缩装置均设置在安装箱内,且伸缩装置的安装端和安装箱内顶部固定,漏斗型件的底部和安装箱内底面固定,分离装置的底部穿出安装箱后和收集装置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能有效使电池上的不同材料分离开,同时收集起来,从而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旧电池处理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材料分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干电池在我国的用量是十分大的,比如手电筒、钟表、电动玩具、燃气热水器、遥控器等均会用到干电池,然而干电池一般均为一次性电池,电池里面的电解液反应完之后就得更换电池,因此也就会产生大量废旧的电池,在处理废旧电池时,主要对进行电池回收再利用,电池在回收之后,要对回收的电池进行处理,即将回收的电池上盖帽和底部的金属,电池的正极反应材料碳棒,负极材料锌片等金属类材料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利用,因此旧电池的分离回收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现在的电池分离有人工分离和机械分离两种,人工分离是用工具将电池的外壳拆开,然后去掉外壳和碳棒之间的电解材料,在处理电解材料时,电解材料里面含有的液体容易对人的手部造成腐蚀,其次人工分离慢,机械分离是直接将电池粉碎然后从粉碎后的材料中分理出需要的材料,虽然这种分离方法方便快捷,但在粉碎过程中将金属和电解材料都混到一起了,所以在分离时金属材料和碳棒等不能完全分离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材料分离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材料分离回收装置,包括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伸缩端固定有压块,所述压块下方对中设置有漏斗型件,所述压块在伸缩装置的作用下沿漏斗型件中心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漏斗型件的上段和供料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漏斗型件下段的内部设有分离装置,所述漏斗型件、供料装置和伸缩装置均设置在安装箱内,且伸缩装置的安装端和安装箱内顶部固定,所述漏斗型件的底部和安装箱内底面固定,所述分离装置的底部穿出安装箱后和收集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外部套设有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同心,且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的顶部均设有刃口朝上的刀刃I,所述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件用于分离电池的碳棒和电池碳棒外部包裹的电解材料,所述第二环形件用于分离电池的电解材料和电解材料外部包裹的电池外壳,所述第二环形件的外部通过第二连杆和漏斗型件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杆的顶部设有刃口朝上的刀刃II。
较佳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周边开设有用于收纳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通孔同轴,且环形槽通过螺纹和第二环形件的下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安装箱上设置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安装箱内部倾斜设置的滑道上端连通,所述滑道的下端和水平设置的套筒的中部连通,所述套筒一端和漏斗型件连通,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往复运动装置,所述往复运动装置的一端和安装箱固定,所述往复运动装置的另一端和推块固定,所述推块套装在套筒内,能在往复运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着套筒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较佳地,所述往复运动装置和伸缩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往复运动装置为液压缸或者气压缸的其中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材料分离回收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2、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装置带动压块将电池压在分离装置的刀刃上将电池切割开,使电池上的碳棒、电解材料、电池外壳分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5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小型纽扣电池方打圆机
- 下一篇:支撑型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