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净化热电制冷空气取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8151.9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7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湟;方利国;胡玮琪;于淳旭;杨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28 | 分类号: | E03B3/28;B01D46/00;B01D53/02;B01D53/32;B01D53/8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净化 热电 制冷 空气 取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净化热电制冷空气取水器。该取水器包括过滤区、等离子净化区、储水区、排气区、取水区和吸附催化净化区;所述过滤区和等离子净化区相连,等离子净化区、取水区、吸附净化区通过中心管相连,取水区与储水区的接水管相连,取水区与排气区的引风道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将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再将空气中的水分与空气充分分离以获取水分,并且利用冷凝后的气体对散热翅进行降温,可有效提高取水器的工作效率,能源转化高效,全过程有机统一,简单高效,具有较强的可调控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气取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净化热电制冷空气取水器。
背景技术
淡水资源匮乏往往是限制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简单便捷地获取水源始终都是诸多水资源匮乏地区所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空气取水技术应运而生。空气取水技术是一种将水从空气中分离以提供水源的一种新型取水技术,根据水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冷凝室结露法和吸附法两大类。冷凝室结露法是将带有一定湿度的空气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让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结露,以实现水气分离。吸附法则是利用具有良好吸湿性能的液材料将空气中的水分充分吸收,以实现水气分离,再通过加热解析的方式获取淡水。其中,冷凝室结露法原理简单,具有易于操控、绿色清洁、经济环保等优势。
现阶段,空气取水器的设计主要集中于捕水单元、取水单元、调节单元和节能单元四个单元的设计,许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对每一个单元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表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有的空气取水器已经具备了能源利用率高、绿色无污染、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
但当前空气取水技术依然同时也面临着取水效率低下、取水流程复杂、加工工艺复杂等问题,故而,国内外对空气取水技术的改良优化主要集中在捕水材料的改良、制冷方式的优化、捕水流程的优化三个方面。在捕水结构设计和捕水流程方面,研究重点则主要集中在通过改良捕水空间的设计以获取更高的捕水下频率,在保证水质优良的前提下优化取水流程,选用合适的制冷方式并促进能量的循环利用。
一直以来,空气取水技术以其简单便捷、适应性强、绿色环保而备受关注,在野外生存、应急供水、缺水地区取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需求逐渐上升和特殊地区淡水资源的供应紧缺,空气取水器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空气取水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空气捕水技术,通过引入等离子空气净化技术和热电制冷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热电制冷的等离子净化空气取水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巧,充分发挥热电制冷的无需制冷剂、环境友好型、适应性好的特点,获取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简单方便且节能高效,可满足在多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等离子净化热电制冷空气取水器,由过滤区、等离子净化区、储水区、排气区、取水区、吸附催化净化区组成;
从下往上,所述过滤区和等离子净化区相连,所述的等离子净化区和取水区相连,所述的取水区和吸附净化区相连;所述的取水区与储水区的接水管相连;所述的取水区与排气区的引风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区包括底座、初滤网、接线管、外层滤芯、中层滤芯、内层滤芯、进气口、滤芯盖、滤芯底座和外壳;所述过滤区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为圆台形,上端设有4个进气口,所述的四个进气口为圆角矩形状,所述进气口内部设有环形初滤网,所述的环形初滤网为倒圆台内倾斜褶皱状,中央装有滤芯底座,所述滤芯底座顶面有三个环形波浪状固定固定槽,所述的滤芯盖底部带有三个环形波浪状固定槽,其中间分别设有纺锤形和月牙形两个开口,其中纺锤形开口中接有接线管,月牙形开口连接中心管底部;所述的滤芯底座和滤芯盖中间通过固定槽由外而内依次固定设有的环形波浪褶皱状的外层滤芯、中层滤芯、内层滤芯;所述外壳设置于过滤区外部;所述的接线管底部固定于滤芯底座,顶部通过滤芯盖的纺锤形开口连接接线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8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掺入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墙体
- 下一篇:一种脱硫吸收塔的烟道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