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痕翻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8635.3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1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张鹏;徐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凯贝奈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18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痕翻板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痕翻板模具,包括上模板,导套,导柱,固定板,垫板,凸模结构,凹模结构,下模板,出料机构和推杆,本实用新型出料机构,凹模机构和推杆的设置,上模板向上运动带动出料机构钢丝绳收紧,带动连接杆伸出套筒,加工好的工件通过接料盘导入储料框,上模板向下运动,使钢丝绳放松通过拉簧拉动连接杆收回套筒,模具正常工作,代替人工取料,避免模具伤人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凹模缓慢下降,且随坯料的弯折与翻转同时进行,三者作用力相互抵消,实现多个弯一次成型,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推杆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凹模始终贴合坯料,折弯完成后,推杆推动凹模向上打开,便于产品出模,避免产品出模受到摩擦对产品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翻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痕翻板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折弯模具是钣金五金制品加工成型中常用的模具设备,随着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电器仪表和建筑装潢等行业的发展,国内外钣金加工企业对钣金五金制品的成形精度、外观质量、形状复杂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同时也对折弯模具的制造精度和使用寿命也提出的很高的要求当前由于客户目前对金属五金制品外观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大量金属五金制品作为各种支撑架等,所以客户要求不可以在产品表面上有模印,批量五金制品成型均为模具加工,在成型过程中由于产品材料硬度远低于模具折弯工具,所以会在产品表面留下模具摩擦的痕迹,发黑,发白,漏基材,导致生锈并影响外观,所以目前五金制品行业对应取出模痕的方法普遍是增加二次加工,进行剖光处理以遮掩模痕,这无疑增加了产品成本,并且导致产品的不良率大幅度升高,给企业形象带来巨大的影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4308044 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体和对应上模体设置的下模体,下模体面向上模体的一侧设有冲压槽;冲压槽内设有第一翻板及沿上模体至下模体方向运动的浮座,第一翻板位于浮座的一侧;第一翻板与浮座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承载部,浮座对应第一承载部设有压接于第一承载部上的第一压接部;第一翻板上设有第一转轴,下模体上设有与第一转轴转动适配且供第一转轴沿上模体至下模体方向运动的第一滑孔;冲压槽内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一翻板背向上模体的一侧抵接于第一支撑块上,且以第一支撑块为支点由下模体向上模体方向翻转。但是现有模具只能对坯料进行一次翻转和折弯,加工效率低,采用人工取料,浪费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且存在模具砸伤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缺少防护机构,出模过程中凹模容易将产品划伤。
因此,发明一种无痕翻板模具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痕翻板模具,以解决现有模具只能对坯料进行一次翻转和折弯,加工效率低,采用人工取料,浪费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且存在模具砸伤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缺少防护机构,出模过程中凹模容易将产品划伤。一种无痕翻板模具,包括上模板,导套,导柱,固定板,垫板,凸模结构,凹模结构,下模板,出料机构,推杆和模柄,所述导套与上模板过盈连接,且导套在上模板的内部;所述导柱上方与导套过渡连接,且与导套套接,下方与下模板过盈配合;所述凸模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板下侧的内部;所述垫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板的上方;所述凹模结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垫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模结构的上方;所述推杆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在上下模板的内部;所述出料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模结构的左侧;所述模柄与上模板过渡配合,且套接在上模板的内部。
所述凸模结构包括凸模,顶杆和弹簧,所述顶杆与凸模过度配合,且套接在凸模的内部;所述弹簧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凸模内部上方,另一端焊接在顶杆的上方。
所述凹模结构包括凹模,凹模固定板和固定销,所述凹模固定板设置为矩形,两侧开设通孔,内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模采用阶梯状,尖角倒角处理,设置有通孔,通过固定销活动连接在凹模固定板的内部;所述固定销设置为圆柱形,且与凹模固定板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凯贝奈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凯贝奈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86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补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安装的下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