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力转体中心支座及其测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8679.6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1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宁正芳;桂鉴臣;薛纬华;马海涛;张兴;刘杰;周卫卫;戎建丁;牛好振;孔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设计院;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G01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唐玉刚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力 转体 中心 支座 及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力转体中心支座及其测力系统,该中心支座包括:下支座、弹性体、中间衬板、上球铰和测力装置。其中,下支座设置有第一凹槽,弹性体设置于第一凹槽内,中间衬板设置于弹性体上部,上球铰设置于中间衬板上部,多个测力装置设置于下支座周围的预设孔中,用于测量中心支座的受力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测力转体中心支座及其测力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支座压力监测,能够为技术人员施工提供数据支持,方便进行配重,大大的提升配重的准确性,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座领域,尤其涉及转体中心支座,具体为一种测力转体中心支座及其测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诸多新建工程存在公路、铁路桥梁需跨越道路、河流、深沟及其它各种地形的情况,传统的悬臂拼装、悬臂浇筑、原位现浇等施工工艺并不能顺利进行,甚至根本无法施工,这样大大的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转体施工与以往悬臂拼装、悬臂浇筑、原位现浇等施工工艺相比,具有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施工快速、经济效益等优点。
从结构上来看,转体中心支座是转体结构的主要承力部件,目前国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平面转动型转体支座,一类为球面转动型转体支座。目前平面转动型转体支座不具备梁体姿态调整的能力,球面转动型转体支座虽然弥补了平面转动型转体支座的这一缺陷,但是在配重前,仍需要耗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称重,还增加了施工工期。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款具有转动能力、承载能力强且具有测力功能的转体中心支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力转体中心支座及其测力系统,该中心支座承载能力强,能够实现转体进行姿态调整,而且该中心支座还具备测力的功能,方便进行称重以及观察支座受力的变化,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的缩减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力转体中心支座,该中心支座包括:下支座,设置有第一凹槽;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中间衬板,设置于所述弹性体上部;上球铰,设置于所述中间衬板上部;以及多个测力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支座周围的预设孔中,用于测量中心支座的受力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衬板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中间衬板的上表面的中心线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球铰的下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上球铰的中心线处。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凸起配合,用于限制所述中间衬板和所述上球铰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衬板与所述上球铰之间还具有转动副。
其中,所述转动副由滑板与镀铬面、抛光面或不锈钢组成,用于协助所述中间衬板和所述上球铰相对滑动与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中心支座还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设置于所述下支座和所述上球铰上,用于将所述下支座和所述上球铰固定在建筑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测力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测力装置上,用于检测中心支座的载荷;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测力装置内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管理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体中心支座的测力系统,包括测力转体中心支座、供电模块、服务器,所述测力转体中心支座包括所述测力装置;所述供电模块采用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市电供电和UPS电源供电四种供电模式,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测力装置提供电能;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测力装置传递的数据信号。
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手持终端与转体中心支座一一对应或者一个所述手持终端对应多个转体中心支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设计院;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设计院;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8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