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2396.9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9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应国政;孙玉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荣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50 | 分类号: | A61B90/50;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33233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管 细管 凹槽缺口 中心点 同一条直线 开口 圆心 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 锯齿状条纹 垂直贯通 神经内镜 开口处 口齐平 吸引管 一次性 圆弧边 导管 内镜 内腔 齐平 条边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由一根粗管鞘和两根细管鞘组成,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均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和细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所述凹槽缺口与粗管鞘的内腔垂直贯通,所述凹槽缺口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的一端口齐平,所述两根细管鞘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的两圆弧边齐平,所述粗管鞘的开口处设有锯齿状条纹,所述粗管鞘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所述细管鞘用于固定吸引器上的吸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
背景技术
由于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为微创治疗方式,组织导管扩张器内的操作空间有限,内镜、吸引器等器械相互干扰,甚至使组织导管扩张器移位,损伤正常脑组织,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同时用于内镜和吸引器调节和固定,还可用于头皮止血的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由一根粗管鞘和两根细管鞘组成,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均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和细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所述凹槽缺口与粗管鞘的内腔垂直贯通,所述凹槽缺口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的一端口齐平,所述两根细管鞘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的两圆弧边齐平,所述粗管鞘的开口处设有锯齿状条纹,所述粗管鞘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所述细管鞘用于固定吸引器上的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的管道壁厚均为1~1.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粗管鞘的内径范围为5~6mm,优选5mm,所述粗管鞘的长度范围为14~ 16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细管鞘内径为范围3~4mm,优选3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缺口的宽度4.5~5mm、长度5.5~6mm和深度2.5~3.5mm。凹槽缺口可放置头皮夹钳,可撑开粗管鞘上的开口,同普通头皮夹一样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开口处上下端的锯齿状条纹相互吻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内镜与吸引器可以同时使用,且清除血肿过程为轴向操作,降低组织导管扩张器移位风险,且器械间相互干扰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
(2)粗管鞘和两根细管鞘开口均有一定的弹性,适用多种直径规格的内镜导管和吸引管,吸引管头与在内镜导管头间的距离可根据手术要求自由调节。
(3)粗管鞘上的凹槽缺口可放置头皮夹钳,可撑开粗管鞘上的开口,使支架同普通头皮夹一样使用。
(4)制造成本低,且用途广,同时也适用于内镜经鼻颅底各类手术和耳鼻咽喉科的鼻内镜手术。
(5)在作为头皮夹使用时,粗管鞘的开口处设有的锯齿状条纹可防止支架的的滑脱,并能减小组织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粗管鞘、2-细管鞘、3-凹槽缺口、4-锯齿状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荣军医院,未经浙江省荣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2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电路板及角膜接触镜
- 下一篇:一种适合亚洲人用的手术垫脚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