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6854.6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全群;江永胜;陈云;王曼;余先平;陈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万联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辅助框架 底座 弹性框架 固定框架 运输工位 本实用新型 插销 螺栓 弹性装置 底部螺孔 底座周边 定位方式 辅助定位 固定设置 排列设置 运输过程 固定板 拐角处 活动板 受力点 磕碰 管端 检具 两组 变形 环绕 穿过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包括底座,辅助框架,弹性框架,活动板,弹性装置,固定框架,框架插销,管端固定板,检具和排气管;所述底座中开设有十二组T形通孔,且T形通孔排列设置于环绕底座周边;所述底座一侧中间与另一组拐角处通过螺栓穿过底座底部插入辅助框架底部螺孔;固定设置有两组辅助框架,辅助框架、弹性框架和固定框架的设置,为运输工位器具提供了稳定并可供选择的定位方式,可以牢固稳定的对排气管进行辅助定位,且辅助框架、弹性框架和固定框架可以根据排气管的形状不同更换类型,以便在不同排气管的受力点对排气管进行固定,或减少震动,防止排气管在运输过程中磕碰造成的变形、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
背景技术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排气系统主要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和消音器,一般为控制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三校催化器也安装在排气系统中,排气管一般包括前排气管和后排气管,通常排气管具有弯折结构,在运输时需要使用定位装置进行放置,减少排气管的损坏。
基于上述,一般的运输工位器具主要通过弧面式结构配合架体结构对排气管进行固定,灵活安装性差,适用性较低,不利于适用不同的情况,且一般不具备减震功能,不便减少运输过程中排气管受到的惯性和碰撞时产生的撞击力,不利于排气管的安全运输。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运输工位器具主要通过弧面式结构配合架体结构对排气管进行固定,灵活安装性差,适用性较低,不利于适用不同的情况,且一般不具备减震功能,不便减少运输过程中排气管受到的惯性和碰撞时产生的撞击力,不利于排气管的安全运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排气管运输工位器具,包括底座,辅助框架,弹性框架,活动板,弹性装置,固定框架,框架插销,管端固定板,检具和排气管;所述底座中开设有十二组T形通孔,且T形通孔排列设置于环绕底座周边;所述底座一侧中间与另一组拐角处通过螺栓穿过底座底部插入辅助框架底部螺孔;固定设置有两组辅助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框架顶部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绞连接块,且角连接块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转折处开设有两组通孔;所述弹性框架一侧顶部开设有两组通孔,且弹性框架可通过销连接穿过弹性框架和活动板通孔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框架顶部内侧中间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弹性装置底部设置为弧面结构,且弹性装置顶部通过设置弹簧焊接固定设置有板状结构;所述弹性装置底部两侧一体式设置有滑条结构,且弹性装置可通过滑条插入弹性框架滑动槽配合活动板固定设置于弹性框架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架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框架插销一侧一体式设置有卡板结构;所述框架插销一侧设置为半圆头结构,且半圆头结构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框架插销可穿过固定框架两侧方形孔配合销连接固定设置于固定框架顶部内侧;所述固定框架与弹性框架底部均开设有两组螺孔,且固定框架与弹性框架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管端固定板主体设置为板状结构,且管端固定板底部结构与固定框架和弹性框架一致;所述管端固定板一侧一体式设置有圆棱形板状结构,且圆棱形板状结构中间开设有圆槽。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可通过固定框架与弹性框架配合辅助框架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且排气管一侧套设有检具;所述检具为瓶型环状结构,且检具底部中间开设有条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万联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万联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6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板卡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性胶用存储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