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热回收冷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0632.1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凌开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菱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0;F25B47/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冷水机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型、具有防冻干燥功能的全热回收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制冷回路,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膨胀阀和干燥过滤器,所述冷凝器内设有若干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套设有套管,每个所述套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还包括管式换热器,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与所述管式换热器连接并形成热回收管路,所述进液管或出液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干燥支管和第一干燥支管,所述第二干燥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一干燥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水机组,特别涉及一种全热回收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冷水机是一种能够提供恒温、恒流、恒压的冷却水的设备,在行业中分为风冷式冷水机和水冷式冷水机两种,冷水机在温度控制上分为低温冷水机和常温冷水机,常温温度一般控制在0度-35度范围内。低温机温度控制一般在0度-零下45度左右范围,冷水机制冷剂轮回系统时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水中的热量并开始蒸发,终极制冷剂与水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液态制冷剂亦完全蒸发变为气态后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吸收热量,凝聚成液体,通过热力膨胀阀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完成制冷剂轮回过程。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冷水机组为风冷式冷水机,风冷式冷水机通过散热风机对冷凝器进行散热,而无法将冷凝器中冷媒液化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导致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型、具有防冻干燥功能的全热回收冷水机组。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全热回收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制冷回路,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膨胀阀和干燥过滤器,所述冷凝器内设有若干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部套设有套管,每个所述套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还包括管式换热器,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与所述管式换热器连接并形成热回收管路,所述进液管或出液管上设置有循环泵。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干燥支管和第一干燥支管,所述第二干燥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一干燥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一干燥支管或第二干燥支管的管口处设置有干燥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干燥装置为热风机。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体和第四阀体。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第四阀体均为电磁阀,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第四阀体、循环泵、干燥装置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冷凝管的外部套设有套管,若干套管之间连通,并通过进液管与出液管与管式换热器连接,从而形成热回收系统,热回收系统内流动的导热介质流经套管时与冷媒液化散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再由管式换热器将回收的热量传递至其他受热部件中,从而能够实现热量的循环回收利用,避免热能浪费,同时与风冷式散热相比具有更好地散热效果。
2、套管套设在冷凝管外部,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热能回收率,从而达到进一步节能效果。
3、控制器监测到压缩机停止工作后自动控制各阀门的启闭,从而使热回收通路变为干燥通路,该干燥通路内的导热介质清空后,控制器启动热风机开启,热风机吹出的热风对干燥通路进行干燥,从而清空并干燥套管内残留有导热介质,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残留的导热介质结冰从而使冷凝管冻裂,大幅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且能够实现热能回收与干燥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使冷水机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菱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菱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0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