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测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1042.0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2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恒;袁皓;李方;谢文治;裴东良;颜永文;林辉;陈浩;付传武;陈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云电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蜗杆 转向器 间隙测量机构 间隙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 联轴器固定 扭矩传感器 从动带轮 固定装置 伺服电机 主动带轮 输出轴 输入轴 角度编码器 横向固定 间隙测量 同步转动 自动测量 纵向固定 传动轴 测量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测量机构,包括基座、用于输入轴纵向固定的输入轴固定装置、固定于基座上用于输出轴横向固定的输出轴固定装置以及用于间隙测量的间隙测量装置,间隙测量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传动轴固定连接的主动带轮、与主动带轮同步转动的从动带轮、与从动带轮固定连接的第一主轴、与第一主轴以联轴器固定连接的扭矩传感器以及与扭矩传感器以联轴器固定连接的角度编码器,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测量蜗轮蜗杆间隙,有效保证转向器性能,测量精确,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对转向器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作为C-EPS电动转向器核心构件之一的蜗轮蜗杆总成,其性能是保证转向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蜗轮蜗杆的装配间隙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方式是将蜗轮蜗杆总成固定,用扭矩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进行人工转动同时人工依次检测,这种方式操作效率低,易受人为影响导致结果出错。故,设计一种操作高效、精准检测的蜗轮蜗杆间隙测量机构对于现实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器蜗轮蜗杆间隙测量机构,包括:
基座、用于输入轴纵向固定的输入轴固定装置、固定于基座上用于输出轴横向固定的输出轴固定装置以及用于间隙测量的间隙测量装置,间隙测量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传动轴固定连接的主动带轮、与主动带轮同步转动的从动带轮、与从动带轮固定连接的第一主轴、与第一主轴以联轴器固定连接的扭矩传感器以及与扭矩传感器以联轴器固定连接的角度编码器。
优选的,输出轴固定装置包括与角度编码器固定连接第二主轴、与第二主轴端部固定连接的输出轴锁紧套筒以及用于驱动输出轴锁紧套筒的横向手柄。
优选的,输入轴固定装置包括与基座固定连接的锁紧气缸、与锁紧气缸平行且固定于基座上的支撑柱、与支撑柱滑动连接的滑动块、与滑动块固定连接的气缸支架以及设于气缸支架上的压紧气缸。
优选的,气缸支架包括支架座、与支架座固定连接的转动摇臂,压紧气缸固定于转动摇臂上,转动摇臂端部设有纵向手柄。
优选的,压紧气缸下端销连接一压板。
有益效果:
1、自动测量蜗轮蜗杆间隙,可以依次测量6个点,测量精度可达0.5’。
2、电机驱动取代人工转动,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基座 2、伺服电机 3、主动带轮 4、从动带轮 5、联轴器 6、扭矩传感器 7、角度编码器 8、输出轴锁紧套筒 9、第一主轴 10、第二主轴 11、蜗轮蜗杆总成 12、滑动块 13、转动摇臂 14、压板 15、纵向手柄 16、压紧气缸 17、锁紧气缸 18、横向手柄 19、支撑柱20、支架座 21、夹紧弹簧 22、夹紧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云电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云电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1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测柜体缝隙的装置
- 下一篇:空心螺钉钉头六方深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