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2958.8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9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贺佐跃;陈万里;李钊;周文辉;唐健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子茜;欧阳柏乐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一支护桩桩体包括桩体以及自桩体向外凸出的凸体,桩体的一端用于与路基抵接,桩体的另一端用于穿入硬土层,凸体用于连接综合管廊的加固区。上述支护结构通过第一支护桩能将新建路基的附加应力传递到硬土层中,避免了附加应力直接作用于综合管廊上导致综合管廊损坏。同时第一支护桩的凸体连接至综合管廊底部的加固区,从而第一支护桩能对综合管廊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新建路基的附加应力导致综合管廊在软土地区环境中发生沉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建在地下,用于容纳缆线、给水管、排水管及天然气管等多种城市工程管线的构建物及附属设施。综合管廊的稳定性与其内部管线的安全性、完整性息息相关,保障综合管廊的稳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
软土地区具有低强度、低承压的特征,在软土地区的综合管廊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更是严格。因此在既有综合管廊的软土地区新建路基时,新建路基产生的附加应力,增加了既有综合管廊结构的受力,可能会造成综合管廊产生裂缝、沉降等损坏,对城市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防护软土地区的综合管廊问题,提供一种支护结构。
一种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包括桩体以及自所述桩体向外凸出的凸体,所述桩体的一端用于与路基抵接,所述桩体的另一端用于穿入硬土层,所述凸体用于连接综合管廊的加固区。
上述支护结构通过在既有综合管廊的软土地区设置具有凸体的第一支护桩,由于第一支护桩的桩体伸入硬土层,从而在既有综合管廊的软土地区新建路基时,新建路基的附加应力能通过第一支护桩传递到硬土层中,避免了附加应力直接作用于综合管廊上导致综合管廊损坏。同时第一支护桩的凸体连接至综合管廊底部的加固区,从而第一支护桩能对综合管廊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新建路基的附加应力导致综合管廊在软土地区环境中发生沉降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护桩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靠近路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支护桩靠近所述综合管廊的端面与所述综合管廊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廊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护桩,并且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综合管廊之间具有第二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一支护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廊的同一侧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一支护桩,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护桩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护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护桩远离所述路基的一端伸入所述硬土层或与所述硬土层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以及所述第三支护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护桩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三支护桩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桩顶部的褥垫层,所述褥垫层覆盖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以及所述第三支护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内,并且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综合管廊的顶面与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综合管廊的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护桩为双向水泥搅拌桩,所述凸体的水灰比大于所述桩体的水灰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2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