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5297.4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5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贵;汪智敏;韩志雄;桂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9/30 | 分类号: | G01N29/30;G01N29/04 |
代理公司: | 42252 湖北天领艾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明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板 耐张线夹 本实用新型 超声波探头 夹持电缆线 侧挡板 透声 超声检测 电力检测 放置凹槽 性能测试 性能检测 电缆线 上表面 夹持 试块 损伤 侧面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包括长方形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表面中部上放置有耐张线夹本体,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上固定有电缆线,所述耐张线夹本体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侧面上水平放置有长方形的第一夹持板,且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规格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将该耐张线夹本体夹持住,人们将超声波探头放置在超声波探头放置凹槽中,能够快速、高效的实现对该耐张线夹夹持电缆线处的透声性能检测,进而确认该耐张线夹夹持电缆线处是否有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对电力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电力的输送上一般采用高压输电,其耐张线夹是属于电力设备一个重要连接设备。耐张线夹制作工艺野外安装时,环境非常复杂,其长期处于强电磁的环境下,承受较大的机械载荷,容易受到风、雨等外力破坏的影响,容易发生损坏,在线缆受到风力、雨雪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生较大的晃动时,影响对线缆的夹紧,容易造成线夹与线缆的松动甚至脱落,造成电力的中断,甚至引发事故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目前,人们常采用超声波的方式对耐张线夹进行检测,但是当遇到有风的天气时,耐张线夹容易发生晃动,人们利用超声波探头不容易准确的对耐张线夹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包括长方形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表面中部上放置有耐张线夹本体,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上固定有电缆线,所述耐张线夹本体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侧面上水平放置有长方形的第一夹持板,且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规格相同,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两侧的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上均等距开设有长方形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上的限位凹槽上均等距且贯穿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两侧分别竖直设有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且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均与耐张线夹本体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两端分别插装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的限位凹槽中,所述第一侧挡板上等距且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侧挡板上等距且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耐张线夹本体的侧面中部上开设有长方形的超声波探头放置凹槽,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的其中多个第一螺纹孔上均安装有紧固螺钉,多个所述紧固螺钉另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靠近耐张线夹本体的侧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的侧面均与耐张线夹本体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远离耐张线夹本体的侧面上下两端上均等距粘接有长方形的标记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将该耐张线夹本体夹持住,人们将超声波探头放置在超声波探头放置凹槽中,能够快速、高效的实现对该耐张线夹夹持电缆线处的透声性能检测,进而确认该耐张线夹夹持电缆线处是否有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耐张线夹超声检测的透声性能测试试块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5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