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座椅安全带扶手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6595.5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3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陆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2/75 | 分类号: | B60N2/75;B60R22/26 |
代理公司: | 33302 杭州龙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安全带扣 客车座椅 下边 人体坐姿 扶手杆 扶手座 上表面 髋骨 穿过 安全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 乘员身体 乘员髋部 防护效果 高度控制 侧边 扶手 紧压 压迫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座椅安全带扶手,包括固定在客车座椅侧边的扶手座、与扶手座相连的扶手杆,扶手杆下方设置有可供安全带穿过的安全带扣,安全带扣的最下边距离客车座椅上表面之间的高度为人体坐姿状态下髋骨处的高度。安全带穿过后,可以支撑住安全带,这样安全带不会紧压乘员身体,不会对乘员造成压迫,即使长时间使用也比较舒适;考虑到安全带的安全保护效果,安全带扣的最下边的高度要受到控制,不能太高,否则与乘员髋部间隙太大,安全带的防护效果下降,因此安全带扣的最下边距离客车座椅上表面之间的高度控制在人体坐姿状态下髋骨处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扶手,尤其是一种客车座椅安全带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
目前轿车一般都配备了安全带,不管是前排的驾驶位置和后排的乘客位置,且轿车包括越野车上的安全带都是三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是当前最为广泛使用的的结构。
对于客车而言,尤其是长途客车而言,由于多数在高速行驶,因此对于乘员通过安全带来保护比较重要。但是客车的乘员座位比较多,乘员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因此当前长途客车上的安全带多是没有伸缩的功能,安全带伸出长度都较长,其安全性较低。
长途客车的行驶时间比较长,长时间系安全带会给乘客带来压迫感,舒适性较低,因此很多人都不系安全带,以致造成很多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安全带长时间系后会带给乘员压迫感,舒适性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客车座椅安全带扶手,通过在扶手上设置一个安全带扣,安全带通过该扣即可使得安全带与乘员之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长时间使用后给乘员带来不适压迫。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客车座椅安全带扶手,包括固定在客车座椅侧边的扶手座、与扶手座相连的扶手杆,扶手杆下方设置有可供安全带穿过的安全带扣,安全带扣的最下边距离客车座椅上表面之间的高度为人体坐姿状态下髋骨处的高度。
扶手杆下方设置有安全带扣,所谓的安全带扣主要是用于供安全穿过,比如安全带的锁舌一端从安全带扣内穿过,因此安全带扣与扶手杆下方之间会形成一个供安全带穿过的洞或者孔,安全带扣可以是封闭的,或者是开放的,不过安全带扣至少需要有横杆,安全带穿过后,该横杆可以支撑住安全带,这样安全带不会紧压乘员身体,不会对乘员造成压迫,即使长时间使用也比较舒适;考虑到安全带的安全保护效果,安全带扣的最下边的高度要受到控制,不能太高,否则与乘员髋部间隙太大,安全带的防护效果下降,因此安全带扣的最下边距离客车座椅上表面之间的高度控制在人体坐姿状态下髋骨处的高度。
作为优选,安全带扣与扶手杆连接后呈方形的封闭状,安全带扣至少具有下横杆和两侧杆。安全带穿过后,下横杆对安全带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安全带扣上设置有滑口,滑口处设置有转动锁杆,转动锁杆封闭滑口。安全带扣上设置滑口,方便安全带从滑口进入到安全带扣内。为了避免安全带滑出,滑口处设置转动锁杆,通过转动锁杆封闭滑口。
作为优选,滑口设置于安全带扣朝前的侧杆上,转动锁杆通过销轴与侧杆相连接并可向着安全带扣内部转动,销轴上设置转动锁杆封闭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安全带扣与扶手杆相固定,安全带扣呈U形状,安全带扣与扶手杆下侧面固定后呈封闭状。
作为优选,扶手杆内部设置有空腔,扶手杆下侧面设置开口,开口连通空腔,安全带扣设置于空腔内并可从开口处伸出。
作为优选,安全带扣呈封闭状,安全带扣在空腔内通过转轴铰接,开口的长度大于安全带扣绕转轴转动所需的最大直径。
作为优选,安全带扣在空腔内与空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回缩弹簧。回缩弹簧的回缩力较小,不会影响安全带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6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椅扶手的连接臂结构
- 下一篇:棘爪式可调角度汽车座椅头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