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汽水板换冷凝水闪蒸及失流并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阀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7055.9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5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姜华;叶芳;时亮;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02 | 分类号: | F22B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5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汽水 冷凝 闪蒸 提升 能源 利用率 阀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汽水板换冷凝水闪蒸及失流并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阀门系统;在板换冷凝器对应的冷凝水管道侧设置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同时与控制柜连接,另外冷凝水管道侧还与板换冷凝器对应的饱和蒸汽支路形成连通。该控制阀门设置于汽水板换冷凝水管道侧。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合理、消除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费用及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特性,从而能够将闪蒸汽和冷凝水热量进行回收,消除环境闪蒸汽及冷凝水失流现象。本专利中将能源侧的控制阀设置于汽水板换冷凝水管道上,不仅能降低冷凝水排放温度,消除闪蒸汽现象及能量浪费;而且控制阀放置冷凝水侧,其口径比蒸汽侧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汽水板换内部压力会一直高于冷凝水回收的背压,不会出现失流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水板换冷凝器实施相关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改善汽水板换冷凝水闪蒸及失流并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阀门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作为一种加热载体,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各工艺中,当蒸汽释放其潜热能后变成高温冷凝水,通过蒸汽疏水阀排至地沟或降温池处理,但随着国家各种节能政策的不断出台、能源的紧缺以及成本的攀高,大家越来越重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热的可回收价值,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来提升竞争力。
空调采暖系统大多采用蒸汽作为加热源,对空调采暖水进行加热控制,蒸汽释放其潜热能后变成冷凝水经疏水阀排除,但排出的高温冷凝水是含有很高热量(25%总热量)的高温蒸馏水,同时,换热设备使用的蒸汽压力一般在4barg左右,4barg冷凝水排至0barg大气压后,会产生至少8%的闪蒸汽。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将高温冷凝水提升后回收至总管,会导致某些工况的换热机组热效率下降或疏水阀排水不畅,这是因为空调采暖换热机组的功率按照最大负荷来设计选型,当启机运行后,随着回水温度的升高和趋于稳定,换热负荷降低,需求的蒸汽量降低,使得蒸汽侧控制阀开度很小,即控制阀后蒸汽空间压力远小于阀前蒸汽压力,当蒸汽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不足以推动冷凝水通过疏水阀,引起换热器积水发生“失流”现象,会导致出口水温波动剧烈、水锤现象很明显、控制阀不断振荡、换热器冷热应力变形腐蚀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在汽水板换系统中既能降低能源消耗又能解决闪蒸汽和冷凝水失流的做法已成为工程中迫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改善汽水板换冷凝水闪蒸及失流并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阀门系统;在蒸汽侧的控制阀设置于冷凝水管道侧,能降低冷凝水排放温度,减少控制阀口径尺寸,保证冷凝水排放背压;从而消除闪蒸汽现象及失流并降低能源消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门设置方式,具有施工简单、造价合理、消除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费用及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特性,从而能够将闪蒸汽和冷凝水热量进行回收,消除环境闪蒸汽及冷凝水失流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改善汽水板换冷凝水闪蒸及失流并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板换冷凝器对应的冷凝水管道侧设置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同时与控制柜连接,另外冷凝水管道侧还与板换冷凝器对应的饱和蒸汽支路形成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此公开了一种改善汽水板换冷凝水闪蒸及失流并提升能源利用率的阀门系统;该控制阀门设置于汽水板换冷凝水管道侧。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合理、消除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费用及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特性,从而能够将闪蒸汽和冷凝水热量进行回收,消除环境闪蒸汽及冷凝水失流现象。本专利中将能源侧的控制阀设置于汽水板换冷凝水管道上,不仅能降低冷凝水排放温度,消除闪蒸汽现象及能量浪费;而且控制阀放置冷凝水侧,其口径比蒸汽侧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汽水板换内部压力会一直高于冷凝水回收的背压,不会出现失流问题。本实用新型改进之后冷凝水侧控制系统能大大节约能源,解决闪蒸汽和失流问题,具有施工简单、造价合理、消除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费用及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应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7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