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7390.9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明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刘媛 |
地址: | 734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晃动 船舶 运输 雷达 接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顶部贯穿安装板并固定连接有雷达接收器,所述安装板的内腔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减震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板、支杆、移动板、第一弹簧、第一滑槽、第一滑杆、竖杆、螺纹孔、螺纹杆和第一夹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防晃动效果不好的问题,该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具备防晃动的优点,能够很好进行固定,防晃动效果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船舶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综合归纳为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等三大部分,雷达是船舶重要的仪器,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高度等信息,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船舶晃动容易带着雷达接收装置跟着晃动,雷达接收装置容易损坏,完全避免晃动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够尽量的防止其晃动,对其进行夹紧,进行减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具备防晃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防晃动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顶部贯穿安装板并固定连接有雷达接收器,所述安装板的内腔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减震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远离支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挡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且第一滑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的内腔,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夹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环,所述竖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部和第二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竖杆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夹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且第二滑杆远离第二夹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滑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材料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板、支杆、移动板、第一弹簧、第一滑槽、第一滑杆、竖杆、螺纹孔、螺纹杆和第一夹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防晃动效果不好的问题,该防晃动的船舶运输用雷达接收装置,具备防晃动的优点,能够很好进行固定,防晃动效果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值得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明,未经徐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7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煤灰二次掺烧的锅炉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芯片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