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心楼板的填充箱组件及空心楼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9038.9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5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方远坤;张葛亮;谢立;刘少达;乔鑫;于洪铃;杨胜松;姚鹏;王祥青;罗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心 楼板 填充 组件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心楼板的填充箱组件及空心楼板构造,用于空心楼板的填充箱组件,包括填充箱和设置在使所述填充箱上的拉持构件,所述拉持构件用于与空心楼板的钢筋骨架或者空心楼板的浇筑底板连接,使所述填充箱在竖向上被固定,在所述填充箱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拉持构件的位置相隔开,所述通孔自上而下的贯穿所述填充箱,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混凝土振动棒振动端头的直径,使所述混凝土振动板的振动端头可以穿过所述通孔。本申请的填充箱组件,大幅降低了空心楼板上层钢筋网因填充箱顶推而变形的程度,而且,还确保了填充箱下方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进而大幅提高了空心楼板的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心楼板的填充箱组件及空心楼板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就是一种全新现浇楼板结构体系,其相较于目前常规现浇楼板不同之处在于:在楼板内部设置有若干的填充箱,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节约浇筑材料、降低楼板自重,以及提高楼板隔音和保温效果的目的。
在目前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中,是先在浇筑底板上绑扎钢筋骨架,然后将填充箱布置在设计位置,当楼板采用双层钢筋骨架时,填充箱设置在两层钢筋骨架之间,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填充箱被封闭在混凝土内部,这样的方式虽然目前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由于填充箱通常为空心箱体或者密度较小的泡沫材料,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填充箱受到较大浮力作用,当楼板采用双层钢筋骨架时,填充箱局部顶推上层钢筋网,使上层均布变形,严重影响楼板结构强度和质量;而对于单层钢筋骨架的空心楼板结构,填充箱布置在钢筋骨架上,在浇筑过程中,在浮力作用下,填充箱向上浮升,在填充箱下方形成空隙,如此,也严重影响了楼板的浇筑质量。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填充箱受浮力影响,确保空心楼板具有良好浇筑质量的填充箱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空心楼板施工中,存在填充箱受浮力作用而对空心楼板浇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填充箱受浮力影响,确保空心楼板具有良好浇筑质量的填充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空心楼板的填充箱组件,包括填充箱和设置在使所述填充箱上的拉持构件,所述拉持构件用于与空心楼板的钢筋骨架或者空心楼板的浇筑底板连接,使所述填充箱在竖向上被固定,在所述填充箱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拉持构件的位置相隔开,所述通孔自上而下的贯穿所述填充箱,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混凝土振动棒振动端头的直径,使所述混凝土振动板的振动端头可以穿过所述通孔。
本申请的填充箱组件,由于在填充箱上设置了拉持构件,通过拉持构件在竖向上对填充箱进行固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方面是避免填充箱因上浮而导致其下方存在空隙的问题,如此提高楼板浇筑质量,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填充箱对空心楼板上层钢筋骨架的顶推强度,进而大幅降低了上层钢筋网因填充箱顶推而变形的程度,如此也大幅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再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填充箱上还设置有通孔,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棒伸入通孔内进行振捣,如此,确保填充箱下方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进一步的,通孔的设置,利于填充箱下方空气排出,也大幅减小了填充箱所受浮力,进一步的减小对上层钢筋骨架的顶推,所以,采用本申请的填充箱结构,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填充箱下方混凝土的密实度,而且还能大幅降低上层钢筋网受到的顶推力,如此,大幅提高空心楼板的施工质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持构件包括压杆和设置在所述压杆两端的连接杆,所述压杆设置在所述填充箱的上侧,所述连接杆沿所述填充箱的侧面向下延伸至空心楼板的浇筑底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9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边坡支护施工的预应力锚索组件
- 下一篇:一种锚索格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