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防溢蒸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0548.8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6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石守江;任玲玲;谢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3/10 | 分类号: | B01D3/10;B01D53/18;B01D53/75;B01D53/81;B01D53/68;B01D53/26;G01N1/28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顾赛喜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蒸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防溢蒸馏装置包括蒸馏瓶、管道以及真空泵,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蒸馏瓶以及所述真空泵,所述蒸馏瓶为单开口瓶装结构,所述蒸馏瓶设有堵住所述蒸馏瓶开口的瓶塞,所述瓶塞上设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连通外界以及所述蒸馏瓶的内部,得以在所述蒸馏瓶内形成一个负压的蒸馏环境,使毛细管形成一个向蒸馏瓶内连续吹气的状态,连续吹气毛细管所形成的气压可击破蒸馏二氧化硫过程中高淀粉、高蛋白以及煮沸后产生凝胶的样品产生的大量泡沫,解决了泡沫溢出蒸馏瓶而进入冷凝管和吸收液的情况,蒸馏瓶内的负压还可以避免蒸馏装置在蒸馏过程中因出现爆沸使蒸馏瓶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的危险,从而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效防溢的蒸馏装置。
背景技术
蒸馏是提取样品中易挥发目标物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蒸馏装置加热使样品中的目标物质挥发或借助溶剂一起挥发与样品分离,挥发出来的目标物与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而被吸收液吸收后形成蒸馏液,最后通过分析蒸馏液完成检测的全过程。但是由于不同的样品所具有的特性不同,会使蒸馏过程中溶剂因张力的变化而瞬间出现大量泡沫,该泡沫夹杂着样品和溶剂一起进入冷凝管和吸收液中,使蒸馏液中含有大量未被蒸馏的样品而造成实验失败。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向蒸馏瓶中放玻璃珠和滴加少量消泡剂,并通过控制加热源功率的方式使被提溶剂缓慢加热并保持微沸腾,这些措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无法彻底改变蒸馏过程中溶剂形成泡沫出现溢出的情况。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5009.34-2016)中规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对样品进行酸化、蒸馏,蒸馏物用乙酸铅溶液吸收,吸收后的溶液用盐酸酸化,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从而计算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果脯、干菜、米粉类、粉条、砂糖、食用菌和葡萄酒等食品的二氧化硫检测。但检测过程中发现米粉类、粉条和食用菌在粉碎后的煮沸蒸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胶类物质,而胶类物质在煮沸过程中可降低水的张力而诱发泡沫的大量产生,大量泡沫会将被测样品和水蒸汽一起带入冷凝管和吸收瓶中,造成部分样品未经蒸馏直接进入蒸馏液中,这一现象会造成以下三方面影响:一是样品未经蒸馏直接进入吸收液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二是样品随蒸汽进入冷凝管中,造成冷凝管堵塞,使蒸馏装置内部压力快速增大,造成爆炸;三是部分样品自带的色素会随蒸汽进入蒸馏液中,蒸馏液如有一定的颜色会对后期的含量滴定造成干扰,而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造成以上结果主要是由于样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如米粉类和粉条类在加热过程中会使淀粉糊化,淀粉在常温下不会产生糊化,但是一旦温度超过53℃时,淀粉的物理结构会迅速发生溶胀而分裂形成均匀糊状的特性,而带有糊状物的气泡的张力会比普通气泡的张力小数倍乃至十几倍,而且张力越小泡沫越不容易破,最终使煮沸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小气泡不断累积,当累积的泡沫的体积超过蒸馏瓶的体积时,便会出现泡沫溢出蒸馏瓶而进入冷凝管和吸收液在,部分样品在降低了提取液的张力后会出现沸腾时瞬间产生数以万计泡沫,大量累积的泡沫会溢出蒸馏瓶,部分样品因瞬间产生大量泡沫而发生“爆沸”现象,造成实验失败,甚至还可能造成爆炸的危险,所以就需要操作人员时刻盯着实验的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溢蒸馏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有效解决在蒸馏二氧化硫过程中高淀粉、高蛋白以及煮沸后产生凝胶的样品产生的大量泡沫溢出蒸馏瓶而进入冷凝管和吸收液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溢蒸馏装置,通过设计并形成一个负压的蒸馏环境,以避免蒸馏装置发生爆炸的危险,从而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溢蒸馏装置,通过形成的一个负压环境,使外部空气通过毛细管进入蒸馏瓶中,使蒸馏瓶顶部正对泡沫上升的方向形成一个不断“吹气”的结构,由于溶剂的低张力而形成的泡沫在10-15根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的持续吹力下使泡沫破裂,使泡沫无法有效累积,从而解决了泡沫的外溢,最终保证了实验的正常开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未经象山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0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