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温度采集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3430.0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1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杜野;徐龙日;王田军;黄小华;吴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汇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48;G01K7/22;G01K1/02 |
代理公司: | 32228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启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熔合金 温度采样 波纹管 防火 本实用新型 电芯 镀锡 聚四氟乙烯绝缘层 伸出 金属屏蔽层 温度采集线 安全系数 动力电池 接触电阻 耐腐蚀性 温度采集 一端连接 插接件 段连接 挤包 内层 焊接 贯穿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温度采集线束,包括温度采样线,其贯穿在防火波纹管中,在防火波纹管的一端与易熔合金段的一端焊接,易熔合金段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接件;所述温度采样线的一端伸出所述防火波纹管,并与易熔合金段连接,温度采样线的另一端伸出防火波纹管后,并在头部连接有温度采集部。易熔合金段采用铋锡易熔合金,长度为2‑10mm。所述温度采样线的结构为:包括位于内层的镀锡电芯,镀锡电芯铰合一层PVC绝缘层,其外层依次挤包金属屏蔽层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耐腐蚀性强、接触电阻低、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温度采集线束。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中三大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来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然而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由发热导致电池内部功率过高,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甚至于还会危害到电池的安全。由此可见,对电池包内各个部件特别是电芯的温度监控是保证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和一致性重要手段。温度传感器广泛运用于汽车行业,通过热敏电阻的变化,来监控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监控。温度采集线束是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材料组成,将温控系统的电子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传递和交换,是动力电池组温度监控和信息采集的传导神经,是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部件。
现有温度采集线束采用“套环线鼻端-采集线-采集插头”一体化布局:套环线鼻端子用螺栓拧紧固定在汇流排和电芯极柱上,采用热缩管保护。采集线束设计根据电池包模组PACK箱体结构、箱体内模组分布、模组自身结构以及采集点布置的基础上,所以前期需要做大量线长估计和统计工作,不仅消耗工作人员的精力而且非常容易出错。同时其套环线鼻端子通过螺栓固定在电芯极柱上,受到外力拉扯时,采集线和套环线鼻端子间容易产生断裂。而且采集线束在产线装配时步骤也是十分繁琐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装配效率低下,不容易实现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温度采集线束,通过改善温度采集线束的结构和与电芯极耳的连接方式,降低接触电阻,确保采集温度的真实准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的温度采集线束,包括温度采样线,其贯穿在防火波纹管中,在防火波纹管的一端与易熔合金段的一端焊接,易熔合金段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接件;所述温度采样线的一端伸出所述防火波纹管,并与易熔合金段连接,温度采样线的另一端伸出防火波纹管后,并在头部连接有温度采集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易熔合金段采用铋锡易熔合金,长度为2-10mm。
所述温度采样线的结构为:包括位于内层的镀锡电芯,镀锡电芯铰合一层PVC绝缘层,其外层依次挤包金属屏蔽层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
所述金属屏蔽层为网格形状,厚度为0.01-0.1mm。
所述温度采集部采用片式线鼻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便捷,生产成本低,适用性好,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易熔合金段和防火波纹管通过激光焊接保证连接的稳定与可靠;易熔合金段采用铋锡易熔合金材料,在发生短路情况下,易熔部分率先熔断,确保线束不受大电流损坏而产生燃烧;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线束在动力电池内部内不被化学物质腐蚀。温度采样线的结构有效防止高电压、大电流、电磁波的干扰,确保信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度采样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汇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汇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3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隔膜表面杂质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现快速电气连接的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