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塑料引线框的自动组装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4999.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8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纬;牟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安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38;B29C65/18;B29C65/02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移机构 工站 本实用新型 塑料引线 近端 远端 自动组装线 并行设置 组装效率 焊工 金属件 切料 热烫 整合 组装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引线框的自动组装线,包括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并行设置,中间还设有输送机工站;第一转移机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一输送料具,第二转移机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输送料具;在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的一端,设有机械手工站;在第一转移机构外侧,从距机械手工站的远端至近端,依次设有切料棒工站、切金属件工站、中转工站;在第二转移机构外侧,从距机械手工站的近端至远端,依次设有组装工站、热烫工站、点焊工站;本实用新型利用相关工站的相关顺序排列,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塑料引线框的组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尤其是一种用于塑料引线框的自动组装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料引线框组装都是靠人力进行,人力容易出现失误,容易缺失人力而无法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不稳定。
为了避免人力组装效率低下,时常缺少有经验的工人,产品品质不稳定问题,非常需要一种自动组装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引线框的自动组装线,利用相关工站的相关顺序排列,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塑料引线框的组装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塑料引线框的自动组装线,包括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
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并行设置,中间还设有输送机工站;
第一转移机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一输送料具,第二转移机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输送料具;
在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的一端,设有机械手工站;
在第一转移机构外侧,从距机械手工站的远端至近端,依次设有切料棒工站、切金属件工站、中转工站;
在第二转移机构外侧,从距机械手工站的近端至远端,依次设有组装工站、热烫工站、点焊工站;
进一步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均采用皮带输送机构,或者链条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料具、第二输送料具均采用料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塑料引线框的组装实现了自动化,便于相关工站的设备进行组装的各工序。
2)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产出。
3)提升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产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好的塑料引线框成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塑料引线框的自动组装线,包括第一转移机构21和第二转移机构22;
所述第一转移机构21和第二转移机构22并行设置,中间还设有输送机工站7;第一转移机构21和第二转移机构22均可采用皮带输送机构,或者链条输送机构等;
第一转移机构21的外侧连接有第一输送料具21a,第二转移机构22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输送料具22a;第一输送料具21a、第二输送料具22a均可采用料板;
在第一转移机构21和第二转移机构22的一端,设有机械手工站8;
在第一转移机构21外侧,从距机械手工站8的远端至近端,依次设有切料棒工站1、切金属件工站2、中转工站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安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安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4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床控制装置
- 下一篇:注塑嵌件、壳体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