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沉积模拟活动底板装置及沉积模拟底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1031.9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2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黎胜男;尹太举;陈广坡;关大勇;徐吉丰;宋亚开;熊鸿浩;汪舒;朱友林;严秀瑾;韩雅坤;侯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 |
代理公司: | 42231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4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组件 主动升降机构 沉积 被动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 底板装置 活动底板 可拆卸式 模拟活动 升降机 底板 胶皮 底板系统 方案解决 滑动连接 控制活动 升降变化 铰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沉积模拟活动底板装置及沉积模拟底板系统,所述可拆卸式沉积模拟活动底板装置包括主动升降机构、被动升降机构和连接组件;所述主动升降机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被动升降机构连接,且所述主动升降机构与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连接,所述被动升降机与所述连接组件铰接。本实用新型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胶皮连接效果不佳的问题,并能通过控制部分活动底板达到整个活动底板系统的进行升降变化的效果,显著降低了控制活动底板的复杂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积模拟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式沉积模拟活动底板装置及沉积模拟底板系统。
背景技术
沉积模拟实验是通过试验装置模拟自然界沉积体的发育过程,进行沉积模拟实验所需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水池、底板系统、检测系统、加沙系统等,其中底板系统使最关键的装置之一。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底板系统分为固定底板和活动底板两类,固定底板成本低廉,但仅能模拟单一的底形;而活动底板可以反复使用,同时能够模拟出隆起、坳陷等多种底形,特别是能在沉积过程中模拟出底形状况的变化,应场景更加广泛,但成本较高且控制较为复杂。
长江大学的CNPC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的活动底板由四块正方形钢制地板构成,底板之间用胶皮连接,每块底板由四个丝杆升降机控制其向不同方向倾斜,以模拟出各种不同的沉积底形;然而采用胶皮连接底板的方式,胶皮连接处的支撑效果并不理想,易发生形变,当底板形貌形成后用水流对底板上的泥沙进行冲刷时,泥沙易从胶皮的侧面漏出,落入底板下方,使实验难以得到预期的冲刷效果。
Utrecht大学的Eurotank实验室的活动底板由若干正六边形的塑料块体构成,每个块体正中央被一根主轴刺穿,每根主轴通过下部的机械装置可上下移动,以模拟出各种不同的沉积底形;但这种活动底板系统需要对每个底板分别进行控制才能达到预设效果,控制起来较为繁复。
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沉积模拟活动底板方案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式沉积模拟活动底板装置及沉降模拟底板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胶皮连接效果不佳、以及多活动底板控制繁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可拆卸式沉积模拟活动底板装置包括主动升降机构、被动升降机构和连接组件;主动升降机构通过连接组件与被动升降机构连接,且主动升降机构与连接组件滑动连接,被动升降机与连接组件铰接。
其中,连接组件包括遮挡板和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平行设置并铰接于遮挡板的相邻两角处,且遮挡板通过两个滑块与主动升降机构滑动连接。
其中,主动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底板和若干第一液压柱,被动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活动底板和若干第二液压柱;第一液压柱垂直设置于第一活动底板的底部,第二液压柱垂直设置于第二活动底板的底部。
其中,主动升降机构还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滑槽、四个挡板组件以及两个阻挡条;两条滑槽设置于第一活动底板远离第一液压柱的一侧表面上,且两个滑块分别通过两个滑槽与第一活动底板滑动连接;挡板组件均设置于第一活动底板的侧面上,并位于滑槽的端部处,用于阻挡滑块从滑槽中脱出;两个阻挡条均垂直设置于第一活动底板远离第一液压柱的一侧表面上,且阻挡条位于两条滑槽之间并与滑槽平行。
其中,挡板组件包括螺纹孔、主挡板和挡板转轴;挡板转轴竖直设置于第一活动底板的侧面上,主挡板与挡板转轴转动连接,主挡板上具有通孔,且主挡板绕挡板转轴转动后,主挡板上的通孔与位于第一活动底板的侧面上的螺纹孔相对应。
其中,滑块截面为“工”字形结构,且滑槽的形状限制滑块由竖直方向脱离第一活动底板。
其中,遮挡板为刚性板材。
其中,遮挡板远离两个滑块的一边与第二活动底板的一边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长江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1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特性扩散头测定装置
- 下一篇:激光粉尘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