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牙种植垂直修复距离测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2011.3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林赳;沈颉飞;黄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19/04 | 分类号: | A61C19/04;A61C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垂直 修复 距离 测量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种植垂直修复距离测量工具,包括同轴向设置的筒状基体、定位套筒、压缩弹簧和测量柱;筒状基体的底部敞口端与定位套筒的顶部敞口端连通固定,定位套筒用于嵌入种植体顶部的空腔内;压缩弹簧容纳于筒状基体和定位套筒构成的空腔内;测量柱的底端由筒状基体的顶部敞口端伸入后与压缩弹簧的顶端接触,压缩弹簧的底端与定位套筒内底部接触,测量柱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第一刻度尺。在术中牙种植体植入后,方便实测垂直修复距离,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方便快速准确测量,利于保障后期正常修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或牙齿卫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牙种植垂直修复距离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种植牙因其不损伤天然牙、舒适度高、美观效果好等特点,受到缺牙患者的青睐,也是目前修复失牙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最常用的种植牙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位于颌骨内的种植体与位于口腔内的上部修复体。口腔中后牙(前磨牙和磨牙)经常由于牙周炎、龋齿的发展而缺失,在临床实践当中,很多患者在牙齿缺失后常常不能及时修复缺失牙,导致对颌牙齿伸长,后牙垂直距离降低,影响种植修复的方案设计。垂直修复距离为种植体植入至骨平面后与对颌牙的距离,包括穿龈高度、基台的高度以及修复牙冠的厚度。其中为了保证足够的粘接强度,基台高度至少需要4mm,同时目前采用的种植系统一般至少有1mm的穿龈高度,牙冠的厚度则取决于其材质,烤瓷冠至少需要2mm,全瓷冠至少需要0.7mm。所以一般建议垂直修复距离为4+1+2=7mm。
当患者种植位点的垂直修复距离不足时,目前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法:配合正畸辅助治疗和深埋种植体。但是目前正畸辅助治疗存在需要打入种植钉支抗、费用高的、治疗周期长的情况,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的。临床实践中,通过CBCT测量骨平面和对颌牙的距离,经常存在距离在6-8mm的临界值情况,尽管CBCT的测量较准确,但是医生在自由手种植手术(无手术导板精确引导)过程中,术后种植体三维位置不完全位于设想位置,由于垂直向、近远中向、颊舌向的偏差,最终导致垂直修复距离不足。如果术后忽视了这个问题,进入修复程序后,往往由于垂直修复距离的不足需要调改正常对颌牙高度,造成正常牙齿解剖结构的丢失,可能导致对颌牙的过敏;或者被迫导致患者接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正畸辅助治疗;严重的垂直修复距离的不足将导致种植修复的失败。
尽管术前有CBCT评估垂直修复距离,但是医生十分有必要在术中种植体植入后,实测垂直修复距离,垂直修复距离不足的可适当将种植体进一步深入2-3mm,或者术后及时与患者沟通正畸方案,进一步保证种植修复的成功。实测的种植垂直修复距离可用于指导后期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以及后续治疗方案:①种植垂直修复距离>8mm:上部结构粘接固位/螺丝固位;②种植垂直修复距离为6~8mm:上部结构优先选择螺丝固位;③种植垂直修复距离 <6mm:不宜进行种植修复,需要深埋种植体、正畸辅助治疗,甚至需要调磨对颌牙。
种植体骨结合达到稳定状态一般需要3~6月,适用愈合基台、个性化基台、临时冠的等成型牙龈袖口达到较好的美学要求,尤其在前牙区域牙龈生物型(薄龈生物型、中厚龈生物型、厚龈生物型)与美学修复密切相关;穿龈高度指导种植修复固位方式的选择,在穿龈高度大的病例中,采用口内直接粘接法容易造成粘接剂残留,导致软组织炎症及植体周围骨吸收;改测量工具可用于牙龈厚度和穿龈高度的测量,指导医生选择采用合适的固位方式(螺丝/口内直接粘接/口外间接粘接),指导后续不同穿龈高度基台配件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术中牙种植体植入后,无法实测垂直修复距离,增加了后期修复难度,甚至会导致种植修复失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牙种植垂直修复距离测量工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20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