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6478.5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5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程沛秀;林铸辉;蒋永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21D1/04 | 分类号: | C21D1/04;C21D9/4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场 轴承 径向 内应力 去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包括径向输送槽,径向输送槽的一端作为输入口,径向输送槽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口,径向输送槽的周围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磁线圈接通电源。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将轴承套圈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送出时,并且轴承套圈径向方向与径向输送槽长度方向相同时,轴承套圈沿着径向输送槽移动通过多个磁线圈内部,磁线圈接通电以后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与轴承套圈的径向方向相同,从而对轴承套圈径向方向进行应力去除处理,轴承套圈可依次排队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依次排队送出,为实现批量地对轴承套圈内应力进行去除处理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残余应力是零部件制造过程中受工艺作用影响而在内部产生的平衡外部因素残留作用的内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容易引起零构件变形、开裂和机械性能下降,对零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明显的影响。套圈和滚动体是滚动轴承主要承载和最容易失效的核心组件,对轴承的精度和寿命有着决定性影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的加工工艺基本相似,通常都会经历镦压、锻压、轧制等成形工艺,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车削、磨削等主要加工工艺,而这些加工工艺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对后续加工质量控制和产品最终精度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套圈和滚动体经塑性变形产生的残余应力过大,容易引起淬火大变形和开裂;经热处理产生的残余应力过大,容易引起切削表面损伤和微裂纹;磨削产生的残余拉应力保留至产品中,容易引起轴承服役过程精度变化失稳,导致工作寿命下降。因此,为了保证轴承尤其是精密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必须对轴承组件加工残余应力进行有效控制,制约其不良影响。然而,目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实际生产中对加工残余应力并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性的残余应力处理工艺,淬火残余应力通常通过回火处理,而切削残余应力则没有考虑,加工残余应力通常无法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削弱或消除其不良影响,尤其对于精密、重载、大型轴承组件加工,由于加工残余应力不能有效控制,直接对最终轴承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遗传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包括径向输送槽,所述径向输送槽的一端作为输入口,所述径向输送槽的另一端作为输出口,所述径向输送槽的周围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所述磁线圈接通电源。
所述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还包括推送气缸,推送气缸与所述径向输送槽并列安装,推送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推板,推板对准所述径向输送槽长度方向。
设磁线圈长度为l毫米,磁线圈数量为n,所述推送气缸活塞杆动作频次为f秒每次,轴承套圈厚度为d毫米,则l、n、f、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所述磁线圈长度为200mm,所述磁线圈数量为4个。
所述径向输送槽包括滑道底板,滑道底板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左侧板、右侧板,滑道底板前端与左侧板、右侧板围绕形成所述输入口,滑道底板后端与左侧板、右侧板围绕形成输出口。
所述右侧板长度大于所述左侧板长度。
所述右侧板高度大于所述左侧板高度。
所述轴承套圈为轴承内圈或轴承外圈。
所述径向输送槽输出口还固定连接有下料滑道。
所述基于磁场的轴承套圈径向内应力去除装置还包括轨道支座和线圈支架,所述磁线圈为中空状圆筒形,所述径向输送槽通过轨道支座与所述磁线圈外周面通过线圈支架架设于同一水平面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未经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6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