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6958.1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7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水务科技环保(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1/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并提供了一种处理出水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出水水质好以及低碳节能的黑臭水体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超磁一体化分离装置、絮凝剂投加装置、微电解材料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固液分离器以及压滤机,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微电解材料投加装置以及所述助凝剂投加装置分别与所述混凝超磁一体化分离装置相连接,所述混凝超磁一体化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器以及所述压滤机依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城市水体黑臭、富营养化和藻华频发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现有针对黑臭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是:
一是外源阻断技术,包括城市截污纳管和面源控制两种情况。针对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对尚无条件进行截污纳管的污水,可在原位采用高效一级强化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避免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城市低影响开发(如海绵城市)技术、初期雨水控制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等。水体周边垃圾的清理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是内源控制技术,即清淤疏浚技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抽干湖/河水后清淤;另一种是用挖泥船直接从水中清除淤泥。后者的应用范围较广。清淤疏浚能相对快速地改善水质,但清淤过程因扰动易导致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三是水质净化技术,城市黑臭水体的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曝气充氧、絮凝沉淀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稳定塘等。德国萨尔河、英国泰晤士河、澳大利亚天鹅河、中国的苏州河等治理中都采用了曝气增氧的方法。
四是水动力改善技术,对于纳污负荷高、水动力不足、环境容量低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该技术效果明显。但调用清洁水来改善河水水质应尽量采用非常规水源,同时在调水的过程中要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
但上述现有技术都有着各自的不足,具体如下:
外源阻断技术:
1、城市截污纳管: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截污纳管会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水流速度降低,需要采取适当的补水措施。2、面源控制:工程量大,影响范围广。工程实行过程中经常受当地城市交通、城市市容管理能力等因素制约。
内源控制技术:
需要详细的调查设计,合理控制清淤疏浚的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浅。太深容易破坏河底的水生态,太浅不能彻底清除底泥污染物。底泥运输和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水质净化技术:
应用水质净化技术要以有效控制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物为前提。水质净化措施不得与水体的其他功能冲突。生态净化措施对严重污染的河道改善效果不明显。
水动力改善技术:
调用清洁水来改善河水水质应尽量采用非常规水源,同时在调水的过程中要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出水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出水水质好以及低碳节能的黑臭水体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水务科技环保(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创水务科技环保(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6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发器板片式换热器在线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