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8206.9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1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福明;吴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四机宏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5/00 | 分类号: | B61D35/00;B61C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槽 出水口 上端 进水口 下端 转轴 排水系统 保温层 动车组 分水槽 连接杆 车体 隔板 本实用新型 空气流通 内部设置 伴热带 内壁 排出 镶嵌 噪音 安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包括车体和转轴,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排水槽,且排水槽的上端左侧连接有进水口,所述排水槽的上端右侧镶嵌有出水口,且排水槽的内侧上端中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分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内侧下端中部安置有隔板,所述分水槽的内壁内部上端设置有保温层,且保温层的下端连接有伴热带,所述转轴安装于出水口的右侧下端,且转轴的下端固定有底盖。该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设置有排水槽,其介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且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处于排水槽的上端,避免进水口内的水直接从出水口排出,这样就能够阻止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空气流通,避免产生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组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动车组,全称动车组列车,是现代火车的一种类型,由至少两节带驱动力的车厢(简称动车)和若干节不带牵引力的车厢(简称拖车)共同组成,最简单的动车组只有两个外观反向对称的动力车厢组成,一般的动车组则以多节动力车厢和拖力车厢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合,相比大多数传统列车,动车组具有牵引力大、加速度快以及无需更换火车机车等多种优点,广泛用于各种高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是未来客运列车的主流。
市场上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在低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废水排放设施都是直接排放,不能有效地阻止空气的流通,产生较大的噪音,现在动车组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如果采用以往的排水方式,就不能保证排水及车内气压,噪音等问题以及在低温情况下将因气温过低而结冰影响排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在低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废水排放设施都是直接排放,不能有效地阻止空气的流通,产生较大的噪音,现在动车组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如果采用以往的排水方式,就不能保证排水及车内气压,噪音等问题以及在低温情况下将因气温过低而结冰影响排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国标准动车组排水系统,包括车体和转轴,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排水槽,且排水槽的上端左侧连接有进水口,所述排水槽的上端右侧镶嵌有出水口,且排水槽的内侧上端中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分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内侧下端中部安置有隔板,所述分水槽的内壁内部上端设置有保温层,且保温层的下端连接有伴热带,所述转轴安装于出水口的右侧下端,且转轴的下端固定有底盖。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镶嵌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且出水口与进水口分别连接于排水槽的上端右侧和左侧。
优选的,所述分水槽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排水槽的内部上端相连接,其分水槽呈“U”字形结构,且分水槽的下端与排水槽的内部下端互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隔板镶嵌于分水槽的内侧中部,其隔板的下端与排水槽的内部下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隔板的上端与分水槽的内部上端互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伴热带均匀镶嵌于分水槽的内壁内部,且伴热带与保温层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盖通过转轴与出水口构成转动结构,且底盖的长度大于出水口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四机宏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四机宏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82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车座椅桌板翻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内铺包间方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