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通量低压膜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1109.5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7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余其岳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量 低压 元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元件,公开大通量低压膜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缠绕有多片第一膜和第二膜,第一膜上设有原水流道,相邻两片第一膜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一纯水膜袋,第二膜设有浓水流道,相邻两片第二膜形成第二纯水膜袋,原水流道与浓水流道连通;中心管包括原水管和浓水管,多片第一膜缠绕在原水管上并形成第一滤芯,原水流道与原水管连通,第一纯水膜袋的开口背离原水管,多片第二膜缠绕在浓水管上并形成第二滤芯,第二纯水膜袋的开口背离浓水管,浓水流道与浓水管连通。膜元件中的原水是从中心管一端流入,浓水从中心管另一端流出,纯水从膜元件的外圆周侧壁流出,纯水流动不会受中心管管内径和管壁上的通孔限制,提高了膜元件纯水的流通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元件,尤其涉及大通量低压膜元件。
背景技术
膜元件是净水处理的核心部件,膜元件也为称为滤芯,现有的膜元件过滤后的净水通过中心管来收集,原水从膜元件的圆周面进入到原水流道,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后纯水进入到纯水膜袋中,最后流入到中心管内,例如申请号:201820335434.0,实用新型名称:缠绕式双膜元件。这种结构方式的膜元件纯水流通量小,纯水膜袋中的纯水通过中心管外壁上的孔后再进入到中心管内,纯水流动阻力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膜元件流通量小的缺点,提供大通量低压膜元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大通量低压膜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缠绕有第一膜和第二膜,第一膜折叠后其边缘通过胶水胶合形成原水流道,相邻两片第一膜边缘之间通过胶水胶合形成第一纯水膜袋,第二膜折叠后其边缘通过胶水胶合形成浓水流道,相邻两片第二膜边缘之间通过胶水胶合形成第二纯水膜袋,原水流道与浓水流道连通;中心管包括原水管、浓水管和隔离件,隔离件设在原水管与浓水管之间并用于阻隔两者连通,多片第一膜缠绕在原水管上并形成第一滤芯,原水流道与原水管连通,第一纯水膜袋的开口背离原水管,多片第二膜缠绕在浓水管上并形成第二滤芯,第二纯水膜袋的开口背离浓水管,浓水流道与浓水管连通。
传统的膜元件原水从其一端部的外圆周侧壁进入,浓水从其另一端部的外圆周侧壁或者端面流出,纯水被收集到中心管内并流入到净水龙头,纯水通过中心管上的通孔才能被收集到管内,中心管上的通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纯水的流动,同时还由于中心管管径比较小,从而导致中心管输出纯水的流通量比较小。本膜元件中的原水是从中心管一端流入,浓水从中心管另一端流出,纯水从膜元件的外圆周侧壁流出,纯水流动不会受中心管管内径和管壁上的通孔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膜元件纯水的流通量。
作为优选,第一滤芯的下端面密封有第一密封件,第二滤芯的下端面的上端面密封有第二密封件,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里端之间密封有第三密封件,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外端之间固定有第四密封件,第一滤芯的下端面、第二滤芯的上端面、第四密封件的内侧面和第三密封件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用于供水流动的口子,口子一端与原水流道连通,口子另一端与浓水流道连通。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使得水不能从膜元件的两端面流出,口子使得第一滤芯上的原水流道能够与第二滤芯上的浓水流道连通,从而使得中心管能够收集浓水并排除。
作为优选,原水流道内设有原水导流网,原水管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数量为多个的原水通孔,原水导流网与原水通孔连接并将原水引入到原水流道内。原水导流网使得原水能够在原水流道内流动。
作为优选,浓水流道内设有浓水导流网,浓水管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数量为多个的浓水通孔,浓水导流网与浓水通孔连接并将浓水流道内的浓水引入到浓水管中。浓水导流网能够使得浓水能够在浓水流道内流动。
作为优选,第一纯水膜袋和第二纯水膜袋内分别设有第一纯水导流网和第二纯水导流网。第一纯水导流网和第二纯水导流网能够使得纯水流出纯水膜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1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胶机废气高效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三维人体扫描设备的转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