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引法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1458.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6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杰;张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百路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杆 石墨模 上引法结晶器 热传导率 散热件 散热 凝固 纹路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管路组件 结晶组织 结晶器 模外壁 变小 附着 减小 内置 套置 冷却 外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引法结晶器,涉及结晶器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这种上引法结晶器包括内置第一通道的石墨模、用以冷却石墨模的管路组件,以及套置或者附着在墨模外壁的散热件。散热件的热传导率低于铜的热传导率,可以让石墨模生产的铜杆,其外层的散热速率变小,减小铜杆外部和内部的散热速度差值,让凝固出来的铜杆的内部结晶组织的纹路更为平缓,可以提高铜杆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以防止铜杆内部,因未完全凝固导致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晶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引法结晶器。
背景技术
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是将电解铜经工频感应炉熔化成液体,将铜液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通过结晶器快速冷却结晶达到生产出无氧铜杆的目的。
但是,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晶器,生产的铜杆,冷却后其内部结晶组织为凸起状。在上引结晶铜的时候,由于铜杆内部的铜液冷却不及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铜杆内部还未完全冷却成固体的部分,容易向下掉落,导致铜杆内部空心。此外,即使铜杆内部不会脱落,也会由于铜杆内部结晶组织的纹路起伏过大的原因,导致铜杆质量不良。
有鉴于此,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引法结晶器,旨在改善现有技术结晶器,通过上引法生产的无氧铜杆,内部未完全凝固的部分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引法结晶器,包括内置第一通道的石墨模,以及用以冷却所述石墨模的管路组件;所述结晶器还包括套置或者附着在所述墨模外壁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热传导率低于铜的热传导率。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管路组件设置有用以流通介质的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能够和所述散热件发生热传递。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件包括套置或者附着在所述墨模外壁的第一散热层,以及套置或者附着在所述第一散热层的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的热传导率低于所述第一散热层的热传导率。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散热层为铜,所述第二散热层为铜铁、或铜铝、或铜钖、或铜钛合金。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件的材质为铜铁、或铜铝、或铜钖、或铜钛合金。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通道流通的介质为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结晶器通过设置散热件,具有使凝固的铜杆其内部结晶组织的纹路较为均匀,且铜杆内部未完全凝固的部分不会脱落。具体地,当铜液组件在石墨模内部的第一通道凝固成铜杆时,由于散热件的热传导率低于铜,因此会降低铜杆外层的凝固速率,让铜杆内部和外层的凝固速度差值变小,让铜杆内部晶组织的纹路较为平缓,增强生产出来的铜杆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防止铜杆外层已凝固,而内部却还没完全凝固,导致铜杆内部脱落的问题;即:本案的结晶器可以防止铜杆内部在凝固过程脱落的问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案的结晶器可以让生产出的铜杆,其内部结晶组织的纹路更为均匀,增强铜杆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防止铜杆内部在凝固过程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引法结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引法结晶器生产的铜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百路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百路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1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