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解耦线控液压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2991.5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4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管欣;张育宁;卢萍萍;雍文亮;詹军;段春光;金号;李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10;B62D5/30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器 全解耦 齿轮 本实用新型 助力机构 前车轮 方向盘 解耦 齿轮齿条转向机 啮合 电子控制单元 汽车转向系统 线控转向系统 液压转向系统 高压回油 机械连接 角度调节 啮合齿轮 失效保护 系统断电 性能要求 液压转向 主动转向 转向车轮 转向管柱 转向系统 转向柱 线控 紧凑 电机 驾驶 配合 | ||
1.一种全解耦线控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方向盘(1)、转向管柱(2)、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高压回油机构(4)、齿轮助力机构(5)、齿轮齿条转向机(6)、左前车轮(7)、右前车轮(8)和电子控制单元(9)组成;
方向盘(1)的底部与转向管柱(2)的上端相连,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的上端与转向管柱(2)的下端相连,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的下端与齿轮助力机构(5)的上端活动连接;
齿轮助力机构(5)的下端与齿轮齿条转向机(6)的上端连接,齿轮齿条转向机(6)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转向拉杆与左前车轮(7)和右前车轮(8)相连,齿轮齿条转向机(6)的上端为齿轮、下端为齿条,齿轮齿条转向机(6)可将齿轮助力机构(5)的从动轴(4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齿条的直线运动;高压回油机构(4)与齿轮助力机构(5)连接,使齿轮助力机构(5)的高压腔与低压腔之间的压力差保持恒定;电子控制单元(9)与解耦式转向模拟器(3)、高压回油机构(4)和齿轮助力机构(5)控制连接;
其中,齿轮助力机构(5)由紧固螺栓(35)、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高压腔进油孔(37)、主动轴(38)、密封环I(39)、压环I(40)、轴承I(41)、从动轴(42)、从动齿轮(43)、低压腔出油孔(44)、橡胶密封环I(45)、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液压腔缸筒(47)、低压腔隔板(48)、压环II(49)、密封环II(50)、轴承II(51)、主动齿轮(52)、轴承III(53)、轴承IV(54)、高压腔隔板(55)、高压腔出液阀I(56)、低压腔进液阀I(57)、低压腔进液阀II(58)、高压腔出液阀II(59)、橡胶密封环III(60)和橡胶密封环II(61)组成;
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为向下开口的盘类零件,其外轮廓由左右两个半径相同的半圆和中间的矩形相接组成,两个半圆的圆心和矩形的外心在同一直线上;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的盘形内轮廓与外轮廓形状一致,两个轮廓的圆心均重合,内轮廓尺寸略小;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在外轮廓与内轮廓之间均匀分布多个通孔,通孔内壁上有内螺纹;外轮廓左侧半圆圆心处有同心阶梯通孔,阶梯通孔上端半径大于下端半径;外轮廓右侧半圆圆心处有同心盲孔,该盲孔内径与阶梯通孔下端内径相同;沿着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的盘形内轮廓边缘有向下开口的环形凹槽;外轮廓左、右两侧半圆圆心处分别有向下开口的同心左半圆形凹槽和右半圆形凹槽,两个半圆形凹槽的端部均有延伸到盘形内轮廓边缘环形凹槽的直线凹槽;在盘形内轮廓边缘环形凹槽与同心左半圆形凹槽之间有一圆形小通孔,该通孔为高压腔进油孔(37);在盘形内轮廓边缘环形凹槽与同心右半圆形凹槽之间也有一圆形小通孔,该通孔为低压腔出油孔(44);所述的高压腔进油孔(37)、低压腔出油孔(44)和两个外轮廓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为向上开口的盘类零件,其形状和尺寸均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绕中心旋转180°后一致,唯一区别在于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在盘形内轮廓边缘环形凹槽与同心左、右半圆形凹槽之间不设置小通孔;
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的外轮廓与内轮廓之间的通孔对齐,通过紧固螺栓(35)将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固定在一起;
液压腔缸筒(47)为上下两端开口的钢筒类零件,其横截面轮廓形状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中的盘形内轮廓一致,在左右两个半圆与矩形四个接口处有沿钢筒壁上下贯通并垂直分布的四个凹槽;液压腔缸筒(47)安装在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内轮廓边缘处的环形凹槽内,并通过橡胶密封环I(45)将液压腔缸筒(47)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之间的接触面密封;
橡胶密封环III(60)为条状橡胶类零件,其横截面呈“几”形,四个橡胶密封环III(60)分别放置于液压腔缸筒(47)内壁上的四个竖直凹槽内;
低压腔隔板(48)为上下两端开口的钢筒类零件,其横截面为向左开口的半圆形,半圆形两侧开口端分别有向上和向下的直臂板,上下两端的直臂板中心处分别有一圆孔,该圆孔分别用于放置低压腔进液阀I(57)和低压腔进液阀II(58);
低压腔隔板(48)放置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的向左开口的半圆形凹槽内,此时低压腔隔板(48)的上下两端直臂板分别恰好放置于液压腔缸筒(47)的已放置橡胶密封环III(60)的剩余两个竖直凹槽内,液压腔缸筒(47)的内壁与低压腔隔板(48)的外壁之间的区域为齿轮助力机构(5)的低压腔;通过两个橡胶密封环II(61)将低压腔隔板(48)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之间密封;
高压腔隔板(55)为上下两端开口的钢筒类零件,其横截面为向右开口的半圆形,半圆形两侧开口端分别有向上和向下的直臂板,上下两端的直臂板中心处分别有一圆孔,该圆孔分别用于放置高压腔出液阀I(56)和高压腔出液阀II(59);
高压腔隔板(55)放置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的向右开口的半圆形凹槽内,此时高压腔隔板(55)的上下两端直臂板分别恰好放置于液压腔缸筒(47)的已放置橡胶密封环III(60)的上下两个竖直凹槽内,液压腔缸筒(47)的内壁与高压腔隔板(55)的外壁之间的区域为齿轮助力机构(5)的高压腔,通过两个橡胶密封环II(61)将高压腔隔板(55)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之间密封;
高压腔出液阀I(56)和高压腔出液阀II(59)焊接在高压腔隔板(55)上下两端的直臂板上的中心圆孔内;
轴承IV(54)放置于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的左侧圆形盲孔内,轴承IV(54)的外圆柱面紧靠盲孔内圆柱面;主动轴(38)为阶梯轴类零件,其分为两段,下段直径大于上段;主动轴(38)的下段外圆柱面紧靠轴承IV(54)的内圆柱面,主动齿轮(52)外圆柱面上有齿,中心有通孔;主动齿轮(52)的中心通孔套装在主动轴(38)上,轴向固定在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之间,轴承III(53)套装在从主动轴(38)的上端,轴承III(53)通过压环I(40)轴向固定,轴承III(53)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之间通过密封环I(39)密封;
轴承I(41)放置于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的右侧圆形盲孔内,轴承I(41)的外圆柱面紧靠盲孔内圆柱面,从动轴(42)为阶梯轴类零件,其分为两段,上段直径大于下段;从动轴(42)的上段外圆柱面紧靠轴承I(41)的内圆柱面,从动齿轮(43)外圆柱面上有齿,中心有通孔,从动齿轮(43)的中心通孔套装在从动轴(42)上,轴向固定在齿轮助力机构上壳体(36)和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之间,并与主动齿轮(52)啮合;轴承II(51)套装在从动轴(42)的下端,轴承II(51)通过压环II(49)轴向固定,轴承II(51)与齿轮助力机构下壳体(46)之间通过密封环II(50)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29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