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阶梯式供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4814.0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7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叶斌;赵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32 | 分类号: | B23K9/32;B23K9/20 |
代理公司: | 32218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溅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钉板 本实用新型 安装台 定位块 衔接板 气缸 多级阶梯式 固定设置 运行稳定 导钉槽 导向槽 活塞杆 阶梯式 起始端 柱本体 侧壁 对螺 铰接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阶梯式供钉机构,包括安装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台(1)上设有供钉气缸(2),供钉气缸(2)的活塞杆前端与主动送钉板(3)侧壁上设置的定位块(4)固定下来,定位块(4)通过连杆(5)与导向送钉板(6)的一端相连接,导向送钉板(6)的另一端与导钉槽(7)的起始端铰接;所述主动送钉板(3)和导向送钉板(6)之间设有固定设置的导向衔接板(8),导向衔接板(8)的上沿在导向送钉板(6)落位时不低于导向送钉板(6)的导向槽底部且在主动送钉板(3)升至顶部时不高于主动送钉板(3)的上沿。本实用新型的多级阶梯式供钉机构对螺柱本体温和、不会造成损伤、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螺柱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螺柱本体温和、不会造成损伤、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可靠的阶梯式供钉机构。
背景技术
螺柱焊是将螺柱一端与板件(或管件)表面接触,通电引弧,待接触面熔化后,给螺柱一定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适用高层钢骨结构建筑、工业厂房建筑、公路、铁路、桥梁、塔架、汽车、能源、交通设施建筑、机场、车站、电站、管道支架、起重机械及其它钢结构等。 在目前汽车及家电金属结构件的设计中,特别是在汽车的框架结构件设计中,已开始大量采用螺柱焊,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同时,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螺柱焊枪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送钉设备结构复杂、容易造成拥堵、运行不稳定且易造成螺柱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螺柱本体温和、不会造成损伤、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可靠的阶梯式供钉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阶梯式供钉机构,包括安装台,所述的安装台上设有供钉气缸,供钉气缸的活塞杆前端与主动送钉板侧壁上设置的定位块固定下来,定位块通过连杆与导向送钉板的一端相连接,导向送钉板的另一端与导钉槽的起始端铰接;所述主动送钉板和导向送钉板之间设有固定设置的导向衔接板,导向衔接板的上沿在导向送钉板落位时不低于导向送钉板的导向槽底部且在主动送钉板升至顶部时不高于主动送钉板的上沿;在供钉气缸的作用下,主动送钉板能够将螺柱焊钉从储钉仓中送至导向衔接板上且同时导向送钉板的一端升起将导向槽中的螺柱焊钉送入导钉槽中,导向衔接板上的螺柱焊钉在导向送钉板落位后滑至导向送钉板的导向槽中。
所述主动送钉板的内侧设有送钉底板且主动送钉板和送钉底板之间设有固定设置在安装台上的衔接底板,送钉底板落位时的上沿不高于储钉仓的内腔下沿且送钉底板升至顶部时的上沿不低于衔接底板的上沿;所述的主动送钉板能够联动导向送钉板、送钉底板升降,使得送钉底板、主动送钉板、导向送钉板形成三级阶梯式供钉机构。
所述的主动送钉板和送钉底板之间还设有中间送钉板,且主动送钉板和中间送钉板之间、中间送钉板和送钉底板或者主动送钉板和中间送钉板之间、中间送钉板和中间送钉板之间、中间送钉板和送钉底板之间分别设有相应的固定设置的中间衔接板,所述的主动送钉板能够联动导向送钉板、中间送钉板、送钉底板升降,使得送钉底板、主动送钉板、中间送钉板、导向送钉板构成至少四级阶梯式供钉机构。
所述主动送钉板的顶面向导向衔接板倾斜设置、导向衔接板的顶面向导向送钉板倾斜设置,使得主动送钉板送至导向衔接板的螺柱焊钉能够从主动送钉板主动滑落至导向衔接板、导向衔接板上的螺柱焊钉能够从导向衔接板上主动滑落至导向送钉板顶部。
所述送钉底板的顶面向衔接底板倾斜设置、衔接底板的顶面向主动送钉板倾斜设置或者送钉底板的顶面向衔接底板倾斜设置、衔接底板的顶面向中间送钉板倾斜设置、中间送钉板的顶面向中间衔接板倾斜设置、中间衔接板的顶面向主动送钉板倾斜设置。
所述导向衔接板的一侧壁固定安装在定位立板的侧壁上,且定位立板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4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