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各类医疗软导管末端的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5809.1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4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查新祎;钱继红;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C12M1/0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盖 外层瓶盖 内层 本实用新型 刀片 瓶身 边缘设置 培养检测 缺口边缘 竖向挡板 挡板 取样器 软导管 上表面 导管 取样 限位 相配 医护 暴露 污染 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类医疗软导管末端的取样器。现有的取样操作方式容易导致污染,影响后期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所述的瓶身上端设置与瓶身相配的瓶盖,所述的瓶盖包括内层瓶盖和外层瓶盖,所述的外层瓶盖能相对内层瓶盖旋转,所述的内层瓶盖上表面开有缺口,所述的外层瓶盖上开有与内层瓶盖上能够旋转重叠的缺口,所述内层瓶盖上的缺口边缘设置竖向挡板,所述的外层瓶盖在下边缘设置刀片,旋转外层瓶盖时,所述的刀片受制于挡板限位。本实用新型减少导管暴露时间,确保后期培养检测的准确性,也无需医护人员再手持刀片进行操作,提升了安全性,操作也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辅助工具,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各类医疗软导管末端的取样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遇到导管末端需要取样送微生物培养,均是先打开无菌瓶盖,医护人员手持刀片切割导管末端(例如PICC置管末端、气管插管末端等),此过程暴露导管时间长,容易导致污染,影响后期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医护人员手持刀片操作时容易划伤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类医疗软导管末端的取样器,能够避免导管长期外露引起污染,确保后期培养检测的准确性,使用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各类医疗软导管末端的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所述的瓶身上端设置与瓶身相配的瓶盖,所述的瓶盖包括内层瓶盖和外层瓶盖,所述的外层瓶盖能相对内层瓶盖旋转,所述的内层瓶盖上表面开有缺口,所述的外层瓶盖上开有与内层瓶盖上能够旋转重叠的缺口,所述内层瓶盖上的缺口边缘设置竖向挡板,所述的外层瓶盖在下边缘设置刀片,旋转外层瓶盖时,所述的刀片受制于挡板限位。
所述的刀片设置在外层瓶盖的缺口边缘,所述的刀片与所述的挡板相对设置。
所述挡板上端面抵靠在外层瓶盖的底面。
所述的外层瓶盖与内层瓶盖为螺纹连接。
所述的内层瓶盖与瓶身为螺纹连接。
形成在内层瓶盖和外层瓶盖上的缺口为扇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取样器,包括内外两层的瓶盖,将导管插入瓶盖上的缺口后通过旋转外层瓶盖快速完成对导管末端的切割,减少导管暴露时间,确保后期培养检测的准确性,也无需医护人员再手持刀片进行操作,提升了安全性,操作也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层瓶盖的俯视图。
图3是内层瓶盖挡板处的纵切图。
图4是外层瓶盖的俯视图。
图5是外层瓶盖的刀口处纵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各类医疗软导管末端的取样器,包括瓶身1,所述的瓶身上端设置与瓶身相配的瓶盖,所述的瓶盖包括内层瓶盖2和外层瓶盖5,所述的外层瓶盖能相对内层瓶盖旋转,所述的内层瓶盖上表面开有缺口3,所述的外层瓶盖上开有与内层瓶盖上能够旋转重叠的缺口7,所述内层瓶盖上的缺口边缘设置竖向挡板4,所述的外层瓶盖在下边缘形成刀口槽10,槽内设置刀片6,旋转外层瓶盖时,所述的刀片受制于挡板限位。刀片设置在外层瓶盖的缺口边缘,所述的刀片与所述的挡板相对设置。所述挡板上端面抵靠在下外层瓶盖的底面。所述的外层瓶盖上形成外螺纹9,内层瓶盖外表面形成内螺纹8,两者相互螺接配合。所述的内层瓶盖与瓶身为螺纹连接。形成在内层瓶盖和外层瓶盖上的缺口为扇形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58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