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6199.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军;肖毅;王峰;徐振龙;杨建明;赵瑞亮;杨西富;何继华;巩森;邓涛;许彪;王后高;方业飞;武俊杰;夏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51221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中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钢支撑 混凝土支撑 围护桩 本实用新型 深基坑支护 预应力锚索 土钉墙 地下空间 基坑边坡 支撑 多线 分层 渐进 三层 下层 站点 交汇 上层 中层 地铁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于基坑周缘的若干个围护桩,基坑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上层设置若干个混凝土支撑和若干个钢支撑,中层设置若干个所述钢支撑,下层设置若干个钢换撑,所有所述混凝土支撑、所有所述钢支撑和所有所述钢换撑均连接于所述围护桩,基坑边坡设有土钉墙和预应力锚索。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围护桩、混凝土支撑、钢支撑、钢换撑、土钉墙和预应力锚索对基坑分层、渐进、有效支撑,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适用于具有较大施工面积的城市地下空间,特别是多线地铁交汇的换乘站点,支撑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方便着人们的出行,随着城市的日益特大化、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被规划以及施工,而地铁的修建大多位于城区,道路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特别是对于多线地铁交汇的城市地下空间,具有较大的施工面积,施工难度大,需要进行有效的支护,防止基坑塌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地铁的修建大多位于城区,道路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特别是对于多线地铁交汇的城市地下空间,具有较大的施工面积,施工难度大,需要进行有效的支护,防止基坑塌陷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于基坑周缘的若干个围护桩,基坑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上层设置若干个混凝土支撑和若干个钢支撑,中层设置若干个所述钢支撑,下层设置若干个钢换撑,所有所述混凝土支撑、所有所述钢支撑和所有所述钢换撑均连接于所述围护桩,基坑边坡设有土钉墙和预应力锚索。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围护桩、混凝土支撑、钢支撑、钢换撑、土钉墙和预应力锚索对基坑分层、渐进、有效支撑,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适用于具有较大施工面积的城市地下空间,特别是多线地铁交汇的换乘站点,支撑效果良好。
优选地,该支护结构还包括若干个临时钢立柱,所有所述临时钢立柱设于基坑底部上,每个所述临时钢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混凝土支撑或者所述钢支撑。
优选地,若干个所述临时钢立柱上设置一个横梁,每个所述横梁用于支撑所述混凝土支撑或者所述钢支撑。
优选地,所有所述围护桩通过桩顶冠梁连接,位于上层的所有所述混凝土支撑和所有所述钢支撑均连接于所述冠梁。
优选地,中层区域沿所有所述围护桩内侧设有钢围檩,位于中层的所有所述钢支撑均连接于所述钢围檩。
优选地,所述钢围檩与所述围护桩紧密贴合连接,有间隙的地方用喷射混凝土填塞或者用钢板塞紧。
优选地,所述钢支撑包括钢对撑和钢斜撑。
优选地,所述钢斜撑连接的所述钢围檩后板面上设有抗剪蹬,所述抗剪蹬插入土层中,防止所述钢斜撑在受力过程中造成所述钢围檩侧向位移。
优选地,所述抗剪蹬呈三角形。
优选地,下层区域沿所有所述围护桩内侧设有结构内衬,所有所述钢换撑连接于所述结构内衬。
优选地,该支护结构还包括若干个抗拔桩,所有所述抗拔桩埋设于所述基坑底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围护桩外套设有护筒,所述护筒内径比所述围护桩直径大20-40cm。
优选地,所述围护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6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河的明挖区间支撑体系
- 下一篇: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