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循环水电套管预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6843.0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8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顾超;马唐亮;古松松;佘小强;宋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黄青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电 套管 预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水电套管预留装置,包括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部的支撑主体,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主体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主体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支撑主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套管的轴线重合,所述套管的轴线处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出盖板且固定连接有提拉手柄,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主体,所述螺杆上设有锁紧螺母和锥形压块,所述锁紧螺母设于提拉手柄与盖板之间,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处圆周阵列分布设有若干加强板,所述支撑主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锥形压块与螺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循环水电套管预留装置具有施工成本低、预留套管可重复利用、拆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循环水电套管预留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管路架设前都需要在建筑施工时,通过预留套管得到预留的架设孔洞。套管传统施工做法是在套管四周利用结构内的双向钢筋作支撑点,采用电焊或铁丝绑扎固定,取到稳定套管的作用,但是,在钢筋绑扎时很容易破坏套管,而且费时费力,最后拆除更加困难,由于混凝土的侧压力,套管被挤压甚至变形,导致PVC套管无法完整拆除,严重的还得剔除破坏混凝土,并且现有的一些预留套管装置需要材料多,无法重复利用,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循环水电套管预留装置,具有施工成本低、预留套管可重复利用、拆装方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循环水电套管预留装置,包括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部的支撑主体,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主体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主体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支撑主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套管的轴线重合,所述套管的轴线处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出盖板且固定连接有提拉手柄,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主体,所述螺杆上设有锁紧螺母和锥形压块,所述锁紧螺母设于提拉手柄与盖板之间,所述套管的内侧壁处圆周阵列分布设有若干加强板,所述支撑主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锥形压块与螺杆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压块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重合且位于空腔内顶角朝向盖板方向,所述空腔侧壁上对应加强板位置滑动设有相同数量的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一端延伸出支撑主体,另一端呈弧形面且与锥形压块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套管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轴向贯通缝。
上述结构中,先将套管固定设置在需要预留孔洞的位置,然后在套管内放置支撑主体以及加强板,使支撑主体上的顶压装置分别与加强板一一对应,之后将盖板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套管两端,通过提拉手柄向上拉动螺杆,螺杆上的锥形压块挤压顶压装置,顶压装置压紧加强板,使加强板制成套管,使其不因为外部混凝土的挤压发生形变,之后将锁紧螺母拧紧在盖板处,防止螺杆回缩,在孔洞定型以后,拧松锁紧螺母,使锥形压块缩回,顶压装置不再受到挤压力,取下盖板和固定板,且取出加强板以及支撑主体,向套管施加径向压力,由于轴向贯通缝的作用,套管变形收缩,可方便快捷的将套管取出。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套管连接处设有一圈圆环凸缘,所述圆环凸缘的外径与套管的内径相配合,如此设置,环形凸缘对套管起到一定的定型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套管的防变形能力。
优选的,所述顶压装置包括滑动顶块,所述滑动顶块靠近锥形压块一端为弧形面且与锥形压块的侧面相接触,所述滑动顶块与支撑主体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顶块上设有挡块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空腔内,所述挡块位于支撑主体外侧,所述固定块上靠近空腔内侧壁一端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有弹簧,所述导向杆延伸到空腔侧壁内且与空腔侧壁滑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挡块和固定块的设置,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顶压装置滑落,导向杆和导向杆上的弹簧,能够在锥形压块取消对滑动顶块的挤压力时,使滑动顶块回位,提高了拆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套管外侧壁上嵌设有一圈不锈钢卷筒,所述不锈钢卷筒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轴向贯通缝,如此设置,不锈钢卷筒减小套管与孔洞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取下套管,同时进一步增强套管的防变形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6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锡机上的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烟气脱硫脱碳脱硝协同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