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7617.4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2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谭尊有;郝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7 | 分类号: | B60R13/07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孙丽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uv 碳纤维 车身 流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包含侧围外板、侧围内板以及后围流水槽机构,后围流水槽机构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后围流水槽,两侧向外延伸,且其中一侧向外延伸后反向向外折弯形成一倒钩结构,另一侧的外表面粘接侧围内板,所述倒钩结构的外表面上粘接侧围外板;侧围外板、侧围内板以及后围流水槽机构均由碳纤维材料板制成且三者独立成型,后围流水槽机构的厚度为2mm±30%。本实用新型采用将侧围外板在后围流水槽处局部分件的方式,避免了负角元素特征,分件后流水槽机构单独成型,然后采用粘接的方式在与内、外板进行装配,如此既满足了功能要求、又降低了成型难度,适合大批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壳类零件正在大批量应用,而复合材料由于其自身的性能特点无法进行负角(倒扣)成型,需要采用拆分零件或者优化结构的方式来避免负角因素,但对于车身中的特定结构很难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避免负角,因此拆件将成为一个很总要的处理方式,为了更合理、可靠的进行复合材料零件的成型。
传统的SUV金属车身中,后围流水槽一般都与侧围外板整体成型,但这种带负角元素的特征在成型时通常需要经过两序的冲压成型,而对于复合材料而言,其材料成型与零件成型是一起进行的,且零件一旦成型不可再对其进行二次钣弯,因此通常限制了复合材料在侧围内外板上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针对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SUV金属车身的材料成型与零件成型是一起进行,不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车的缺陷,提供了一种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包含侧围外板、侧围内板以及后围流水槽机构,后围流水槽机构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后围流水槽,两侧向外延伸,且其中一侧向外延伸后反向向外折弯形成一倒钩结构,另一侧的外表面粘接侧围内板,所述倒钩结构的外表面上粘接侧围外板;侧围外板、侧围内板以及后围流水槽机构均由碳纤维材料板制成且三者独立成型,后围流水槽机构的厚度为2mm±3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中,所述碳纤维材料板具有四层经编织物,每层经编织物为编织成型的碳纤维布,每层碳纤维布的厚度为0.5mm±2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中,所述后流水槽碳纤维板的铺层顺序为[(±45°)、(0/90°)、(0/90°)、(±45°)]。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中,所述倒钩结构与侧围外板、所述另一侧与侧围内板之间粘接时粘接的宽度均为 30mm±30%,胶层厚度为1-2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中,还包括撑杆安装板以及撑杆背面加强板,撑杆安装板与撑杆背面加强板均粘接后围流水槽机构的正、反面上;撑杆背面加强板的一个板面粘接在后围流水槽机构上,另一面上具有焊接螺母,焊接螺母的位置与撑杆安装板上撑杆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中,撑杆背面加强板上的焊接螺母的数量为2,撑杆安装板上撑杆安装孔的数量也为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SUV碳纤维车身的后围流水槽结构中,所述粘接是指采用聚氨酯胶进行粘接。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侧围内外板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本实用新型采用将侧围外板在后围流水槽处局部分件的方式,避免了负角元素特征,分件后后围流水槽机构单独成型,然后采用粘接的方式在与内、外板进行装配,如此既满足了功能要求、又降低了成型难度,适合大批量化生产。本实用新型适合各类SUV车型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后围流水槽处的结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7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涤剂生产用原料预混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通道无障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