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防碰撞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7760.3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成伟;孙琼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碰撞 护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碰撞保护罩,包括连接杆(1)等部件;其中,连接杆(1)与上部保护圈(3)、顶部连接件(6)构成顶部弧形球,连接杆(1)与下部保护圈(4)、底部连接件(7)构成底部弧形球,连接杆(1)与上保护圈(3)、下部保护圈(4)构成中间圆柱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设计结构简单,具有空间尺寸小、重量轻、安装简单等特点;由于它具有两个弧形球和一个圆柱体构成的多层降缓冲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无人机安装保护罩后的续航问题和飞行稳定性问题。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多旋翼无人机中,能有效隔离多旋翼无人机与外界物体发生直接接触,避免多旋翼无人机发生碰撞后对物体和多旋翼无人机本身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防碰撞保护罩,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多旋翼无人机防碰撞的保护罩。
背景技术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旋翼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摄影、录像、教学和工业巡检等领域。但目前来说,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室外开阔的空间,在室内应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室内空间较小,物理结构较为复杂,GPS信号弱,多旋翼无人机容易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一旦发生碰撞,多旋翼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高速旋转的叶片将会对碰撞物体和多旋翼无人机本身造成损坏,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因此,解决无人机在室内碰撞的问题,对推广、应用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在现有的技术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无人机的防碰撞问题:
在技术手段方面,研究开发无人机的避障技术。首先,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设备,如激光雷达,超声波测距,红外线或激光测距等,通过搭载的传感器设备实时搜索并感知障碍物,计算出障碍物当前的位置坐标;根据这些坐标信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计算和规划出避障的航线,来控制无人机绕过障碍物。
在结构手段方面,从物理结构出发,研究开发无人机的保护罩,安装在无人机外部,隔离无人机与外界直接接触,将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将为最小。如专利号为CN201621452680.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摔全自动傻瓜无人机,将无人机骨架设于无人机机身上,电气系统和动力装置均设于无人机骨架上,若干缓冲机构分别设于无人机机身上,电气系统连接动力装置,电气系统连接遥控装置,支脚架分别设于无人机机身下,通过GPS定位采集器把指定点的定位数据发送给本无人机或本无人机自己到指定点做位置采集,处理器通过位置采集点计算出立体轨迹或航线而实现自动飞行,但该无人机的设计结构较为复杂,防摔落、飞行稳定性等方面需要改进。专利号为CN201620297783.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平衡防撞飞行器,将内飞行器通过多轴平衡装置设置在防护罩内,其多轴平衡装置包括一平衡轴以及一平衡环,平衡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组件铰接到平衡环上使平衡环相对于平衡轴在第一旋转轴旋转,平衡环通过第二铰接组件铰接到防护罩上使平衡环相对于防护罩在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正交;此外,该内飞行器设置在平衡轴的中心位置,内飞行器的重心设置于平衡轴的中心点下方并与垂直旋转轴重合,垂直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正交,实现飞行平稳;多连杆的球形网状结构设置使飞行器结构复杂,复杂外形结构再加上设备搭载使得飞行器整体结构笨重。
由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现有无人机避障技术只能应用在简单的物理环境下,一旦室内空间小,室内物理结构复杂下,避障技术可能发生“误判”,导则发生碰撞。现有的无人机的保护罩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以下不足:(1)保护罩重量较重,尺寸较大,导致无人机续航时间较短,限制了无人机的室内应用空间;(2)保护罩设计不合理,发生碰撞后,无人机容易出现飞行失控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防碰撞保护罩,保护罩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具有多层降缓冲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无人机安装保护罩后的续航问题和飞行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将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防碰撞保护罩安装在多旋翼无人机后,能有效隔离多旋翼无人机与外界物体发生直接接触,避免了多旋翼无人机发生碰撞后对物体和多旋翼无人机本身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成伟;孙琼,未经戴成伟;孙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77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公路半液压式车载跨栏梯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伪烫金膜生产用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