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抛物型导流板的Z型空气冷却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601246.2 申请日: 2019-04-28
公开(公告)号: CN209766602U 公开(公告)日: 2019-12-10
发明(设计)人: 陈凯;佘逸琦;侯竣升;陈逸明;吴伟;汪双凤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1M10/613 分类号: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2;B60L58/26
代理公司: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裴磊磊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进口导流板 出口导流板 动力电池组 冷却流道 出口段 进口段 冷却系统 空气冷却系统 相邻单体电池 本实用新型 安全稳定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功耗增加 冷却空气 抛物线型 散热效率 上下两侧 导流板 抛物型 温差 汇合 穿过 保证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抛物型导流板的Z型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进口段、进口导流板、若干冷却流道、出口导流板、出口段和动力电池组,进口导流板和出口导流板分布在与动力电池组保持一定间距的上下两侧,其中进口导流板为抛物线型,动力电池组中各个相邻单体电池间的间距形成冷却流道,进口段与进口导流板连接,出口段与出口导流板连接,冷却空气进入进口段后,在进口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冷却流道,穿过冷却流道,在出口导流板的的作用下汇合,最后通过出口段离开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在体积不变和控制功耗增加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散热效率,从而降低动力电池组的热点温度和温差,有利于保证动力电池安全稳定地为电动汽车提供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组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散热的含抛物型导流板的Z型空气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动力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电动汽车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动力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若不能被及时带走,将容易引起电池组热点温度较高和整体温差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能否有效地对动力电池组进行散热,降低其热点温度和温差,成为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在众多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空气冷却系统因成本较低而成为最常用的电池组冷却系统。针对空气冷却系统可以有多种结构设计方案,常见的空气冷却系统中,进口导流板和出口导流板多为直线型,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冷却流道空气流量相差较大,电池组温度不均匀性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散热的含抛物型导流板的Z型空气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在不增加系统体积和控制能耗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电池组的热点温度,并减小了电池组温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抛物型导流板的Z型空气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口段、进口导流板、若干冷却流道、出口导流板、出口段和动力电池组,进口导流板和出口导流板分布在与动力电池组保持一定间距的上下两侧,其中进口导流板为抛物线型,动力电池组中各个相邻单体电池间的间距形成冷却流道,进口段与进口导流板连接,出口段与出口导流板连接,冷却空气进入进口段后,在进口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冷却流道,穿过冷却流道,在出口导流板的作用下汇合,最后通过出口段离开冷却系统。

进一步地,进口段和出口段相互平行,并与冷却流道方向垂直,分别位于动力电池组的两侧,且方向相反,整个系统呈Z型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池组中各个相邻单体电池间的冷却流道相互平行且流道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进口导流板的形状为抛物线型,具体为:假设冷却流道的宽度为d,每个单体电池的宽度为D,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个数为N,进口导流板与动力电池组形成的进口流道,最靠近进口段方向的流道截面宽度为L1,距进口段最远处的流道截面宽度为L2,则从进口段开始计数,第一个单体电池进口段方向距离d处流道的截面宽度为L1,另一侧远离进口段方向距离[(N+1)×d+N×D]处的流道截面宽度为L2,上述二者中点处,即N×(d+D)/2处的流道截面宽度为(L1+L2)/2,进口导流板形状为抛物型,通过上述三个特征点(d,L1)、(N×(d+D)/2,(L1+L2)/2)、([(N+1)×d+N×D],L2)。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导流板为直线型,且与冷却流道方向垂直,出口导流板与动力电池组形成的流道每个截面宽度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段和出口段的宽度与进口导流板、出口导流板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12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