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挡泥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5141.4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0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忠;莫兵;侯宝叶;贺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20 | 分类号: | B63B21/20 |
代理公司: | 31307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必榕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支撑件 上表面 上通道 下通道 中通道 挡泥 固设 本实用新型 竖向支撑板 上端 船用 抵接 锚机 锚链 下端 甲板 操作空间 系泊设备 锚链筒 止链器 掉落 卷筒 泥沙 清洁 运转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挡泥槽,其设于锚链和甲板之间;所述挡泥槽包括上通道槽、中通道板和下通道槽;上通道槽的下端固设于两竖向支撑板之间并且抵接于第一横向支撑件;上通道槽的上表面与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连接;上通道槽的上端靠近锚机的卷筒;中通道板固设于第一横向支撑件和第二横向支撑件之间;中通道板的上表面分别连接于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和第二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下通道槽的上端固设于两竖向支撑板之间并且抵接于第二横向支撑件;下通道槽的下端位于锚链筒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船用挡泥槽既能防止泥沙掉落于甲板上,又能保证锚机、止链器、锚链正常的运转及系泊设备操作空间的清洁干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挡泥槽。
背景技术
船舶锚链在收起时,锚机带动锚链,锚链依次通过锚链筒和止链器后,由锚机将锚链卷入锚链舱。锚链的下端通常置于海底,通常会携带较多泥沙。为避免锚链将泥沙带到甲板上,在锚链收起经过锚链筒时,会开启锚链筒里面的高压冲洗管对锚链上所携带的泥沙进行冲洗。但是,锚链筒内的高压冲洗管无法将锚链上的泥沙完全冲洗掉。经高压冲洗管冲洗后的锚链经过止链器过程中,还会掉落泥沙。锚链携带的泥沙很容易落在锚机和止链器之间、止链器下方、止链器和锚链筒之间,从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由于锚机和止链器之间、止链器下方、止链器和锚链筒之间的区域较狭窄,其存在不易清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船用挡泥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船用挡泥槽,其设于锚链和甲板之间;锚链的一端连接有锚机,锚链的另一端穿设于锚链筒;锚机和锚链筒之间设有止链器,止链器包括滚轮以及两个竖向支撑板,两竖向支撑板分别支撑于滚轮的两端;滚轮设于锚链的下方;两竖向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横向支撑件和第二横向支撑件;第一横向支撑件靠近锚机;第二横向支撑件靠近锚链筒;第一横向支撑件和第二横向支撑件均设于滚轮的下方;所述挡泥槽包括上通道槽、中通道板和下通道槽;上通道槽的底部固设有支撑柱,上通道槽的下端固设于两竖向支撑板之间并且抵接于第一横向支撑件;上通道槽的上表面与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连接;上通道槽的上端靠近锚机的卷筒;中通道板固设于第一横向支撑件和第二横向支撑件之间,中通道板夹设于两竖向支撑板之间;中通道板的上表面分别连接于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和第二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下通道槽的上端固设于两竖向支撑板之间并且抵接于第二横向支撑件;下通道槽的上表面与第二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连接;下通道槽的下端位于锚链筒的上方;上通道槽的上表面、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中通道板的上表面、第二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和下通道槽的上表面依次连接并且形成向下倾斜的泥沙通道。
较佳地,上通道槽和甲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较佳地,上通道槽和甲板之间的夹角为20-30°。
较佳地,下通道槽和甲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较佳地,下通道槽和甲板的夹角为60-80°。
较佳地,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高于第二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中通道板与甲板的夹角为5-10°。
较佳地,第一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与第二横向支撑件的上表面齐平,中通道板平行于甲板。
较佳地,第一横向支撑件和第二横向支撑件均为槽钢。
较佳地,支撑柱固设于锚机的底座,支撑柱为角钢。
较佳地,上通道槽和下通道槽均为矩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挡泥槽,一方面能防止锚链所携带的泥沙掉落于甲板上,另一方面能使收集的泥沙快速地被导入锚链筒中,排出船外,从而有效保证锚机、止链器、锚链正常的运转,并保证系泊设备操作空间的清洁干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5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力锚固系泊装置及其复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锚机